一种微气泡电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03805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2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气泡电解装置,所述微气泡电解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在第一电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凹凸结构以及用于电连接的第一引脚;第二电极,在第二电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凹凸结构,第二凹凸结构与第一凹凸结构配合设置,在第二电极上还设置有用于电连接的第二引脚;在绝缘件上设置有若干第三凹凸结构,第三凹凸结构与第一凹凸结构和第二凹凸结构配合设置,用于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等距离绝缘隔离。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个电极之间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的设置,使得其中一个电极被完全包裹在另一个电极中,增大了两个电极之间相对的作用面积,从而有利于在缩小电解装置体积的情况下提高电极的利用率,提高两个电极之间的电解发生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洗护,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气泡电解装置


技术介绍

1、微纳米气泡是一种直径细小的气泡,微纳米气泡在破裂崩解过程中产生巨大的能量,该能量可以破坏污染物内部的化学键连接,起到杀菌消毒的净化效果,在果蔬清洗、皮肤清洁、河道污水治理等领域中得到应用。现微纳气泡产生主要有物理法(溶气释气法-微纳气泡为空气)和化学法(电解水-微纳气泡为氢气),其中物理法工业应用较多,系统相对复杂,而且结构相对较大。电解水方式产生微纳气泡的方式结构相对简单,阳极产生活性物种,阴极产生氢气微纳米气泡。但是现有电极结构基本都是面状相对(板式),导致阴阳极利用率低,从而使效果没有达到最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产生微纳米气泡的电极结构基本都是面状相对结构(板式),阴阳极利用率低,微纳米气泡产生效果相对较差。

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气泡电解装置,包括:

3、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凹凸结构以及用于电连接的第一引脚;

4、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气泡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泡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座(4),所述支座(4)包括底板(44)和侧板(45),所述底板(44)与侧板(45)围设成一面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和绝缘件(3)形成的电极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腔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气泡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4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2)和第二通孔(43),所述第一引脚(1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2)设置,所述第二引脚(22)穿过所述第二通孔(43)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气泡电解装置,其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气泡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泡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座(4),所述支座(4)包括底板(44)和侧板(45),所述底板(44)与侧板(45)围设成一面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和绝缘件(3)形成的电极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腔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气泡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4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2)和第二通孔(43),所述第一引脚(1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2)设置,所述第二引脚(22)穿过所述第二通孔(43)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气泡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泡电解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5)和第二密封件(6),所述第一密封件(5)设置在第一通孔(42)中,用于将所述支座(4)与第一电极(1)绝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密封件(6)设置在第二通孔(43)中,用于将所述支座(4)与第二电极(2)绝缘密封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气泡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5)和第二密封件(6)为橡胶材质;或者,所述第一密封件(5)和第二密封件(6)为环氧树脂材质,通过灌胶密封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群
申请(专利权)人:吉智宁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