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整治建设用下凹式绿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270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8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整治建设用下凹式绿地结构,涉及河道生态改善领域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下凹式绿地易受暴雨影响导致土壤流失、水质污染等问题。该结构包括素土层、溢流井和种植土层,采用第一防护件如细石混凝土层和第二防护件如陶粒层、透水土工布等,能有效防止水渗入和土壤流失,保证下凹式绿地稳定性,提供绿色植被健康生长的良好环境。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减少城市河道水系淤泥和土壤流失,降低水体污染风险,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生态改善领域及海绵城市,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河道整治建设用下凹式绿地结构


技术介绍

1、下凹式绿地是指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也称低势绿地,与“花坛”相反,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过滤并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土壤流失、改善水质的作用。

2、一般来说下凹式绿地其土质多未经改良,其主要是通过“面”承接更多的雨水,其内部植物多以本土草本为主。当遇到暴雨天气时,下凹式绿地中的泥土会在暴雨的冲刷下发生松动,泥水渗入到地基中,造成土壤流失及结构下沉的现象,影响绿植的正常生长,同时泥水排到城市河道也会加大淤泥淤积量,泥水中包含的污染物也会污染水源。

3、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河道整治建设用下凹式绿地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下凹式绿地中的土壤及其中包含的污染物会在暴雨的冲刷下渗入到地基中,一方面会导致城市绿化地面水土流失,影响绿植正常生长,另一方面也会增大城市河道水系的淤泥淤积量并污染水源。本专利技术旨在减少海绵城市绿地中土壤流失,进而减少城市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整治建设用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素土层、溢流井、种植土层,所述溢流井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溢流井联通设置,所述素土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止水渗入素土层内部的第一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水收集到溢流井内部的渗透件,所述种植土层的上下两侧面设置有用于防止土壤流失的第二防护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整治建设用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件包括有细石混凝土层,所述细石混凝土层与所述素土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细石混凝土层上表面位于所述溢流井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渗土工膜。>

3.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整治建设用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素土层、溢流井、种植土层,所述溢流井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溢流井联通设置,所述素土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止水渗入素土层内部的第一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水收集到溢流井内部的渗透件,所述种植土层的上下两侧面设置有用于防止土壤流失的第二防护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整治建设用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件包括有细石混凝土层,所述细石混凝土层与所述素土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细石混凝土层上表面位于所述溢流井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渗土工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整治建设用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石混凝土层与所述溢流井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整治建设用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件包括有砾石包裹层,所述砾石包裹层与所述防渗土工膜的上表面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忠倪路希鑫王海涛李扬刘奇奇陈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