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悬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1469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8 17:19
本公开涉及主动悬架领域,提供一种空气悬架及车辆。该空气悬架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活塞驱动机构,第一气缸连接在车架与车轮组件之间,第二气缸的无杆腔与第一气缸的无杆腔连通,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凹凸障碍物时,通过改变第二气缸内活塞的位置,可调节与第二气缸的无杆腔连通的第一气缸的无杆腔的体积,从而调节第一气缸的活塞高度及对车架的支撑力度,减小凹凸障碍物对乘坐舒适度的影响;通过活塞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气缸活塞运动,可实现对第一气缸的无杆腔的体积的快速调节,进而提高了车辆遇到凹凸障碍物时调节悬架弹力的响应速度,从而使主动悬架可具备阻尼元件和弹性元件两个维度的调节自由度,提升悬架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主动悬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悬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车辆的主动悬架系统多为阻尼元件配合弹性元件,普遍通过控制悬架系统的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参数,实现减震系统性能的动态调整,以适应不同路况及驾驶工况。悬架的弹性元件普遍为气囊式空气弹簧,通过压入一定量空气,使气囊具有一定支撑力和弹性。但气囊的充气和放气通常仅由电磁阀进行控制,充放气速度都不快,普遍在数秒至数十秒量级,而作为阻尼调节器件的cdc阀的调节速度在毫秒级别,因此在极短时间内,悬架性能的动态调整主要取决于cdc阀的控制。但对于急加减速、急转弯等运行状态,仅由阻尼元件提供一个自由度对悬架性能的优化比较有限,在此基础上若能再加入弹性元件弹力的可调的自由度,将能针对车辆侧倾、纵倾情况进行有效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空气悬架及车辆。

2、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空气悬架,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活塞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气缸适于连接在车架与车轮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气缸的无杆腔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活塞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气缸适于连接在车架与车轮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气缸的无杆腔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活塞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和转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转动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部转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螺纹配合,以通过所述转动部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沿轴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速传感器、雷达传感器和车身控制模块,所述活塞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活塞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气缸适于连接在车架与车轮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气缸的无杆腔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活塞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和转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转动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部转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螺纹配合,以通过所述转动部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沿轴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速传感器、雷达传感器和车身控制模块,所述活塞驱动机构与所述车身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所述雷达传感器和所述车速传感器均与所述车身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传感器连接在底盘靠近车头的一侧且与底盘成设定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尼器,所述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元谢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