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淡水龙虾养殖,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尾水处理系统改造而成的淡水龙虾养殖系统,以及相应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1、尾水处理系统主要关注的是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等活动所产生的废水,这些废水在经过使用后排放出来,通常被称为尾水。尾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化学药剂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尾水的处理成为了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2、尾水处理系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来去除尾水中的有害物质,以减轻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这些系统通常包括预处理、主处理、深度处理和污泥处理等环节,以实现对尾水的全面治理和净化。
3、但实际上现有的尾水处理系统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却无法带来任何生产上的收益,只能作为环保工作的一部分,导致其难以普及、推广。部分业内人士尝试对尾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使其能够二次开展水产养殖。但实际上二次开展水产养殖的尾水处理系统仅能接纳低密度养殖场(如四大家鱼)的尾水,且无法消除尾水中的致病菌、病毒及寄生虫等,不能保障改造后的尾水处理系统内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高密度养殖场的水质极易出现重度污染(codmn>50mg/l,氨氮>8mg/l,总氮>20mg/l),将会导致尾水处理系统中各类致病菌、病毒及寄生虫性疾病多发。如果在处理高密度养殖场尾水的尾水处理系统中二次开展养殖将导致疾病爆发的概率大大增加,最终导致养殖的水产全部或大部分死亡,无法产生效益,甚至会污染尾水处理系统的水体,导致净化功能崩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
2、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淡水龙虾养殖系统。
3、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在于提供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淡水龙虾养殖系统对应的养殖方法。
4、淡水龙虾学名为红螯螯虾,小蓝龙,澳洲蓝龙。外形酷似海中龙虾,头部有两只大螯,体色为浅绿色到深蓝色之间,成熟雄虾的螯顶端外侧有一膜质鲜红带。目前在我国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广西等都有养殖,主要在池塘中精养,需要良好的养殖环境才能保障淡水龙虾产出的品相、肉质良好。
5、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淡水龙虾养殖系统包括:预处理机构、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态池和循环水培育区。所述预处理机构与所述沉淀池的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沉淀池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曝气池的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过滤坝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所述曝气池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生态池的第三进水口连通,所述生态池与所述循环水培育区管道连通,所述循环水培育区包括至少一个槽箱,所述槽箱的顶端设有进水管,所述槽箱的底端设有配置了阀门的排空管,所述槽箱内设有溢流管、纤维种植区和培育罩,所述纤维种植区供水生植物扎根生长,所述培育罩提供淡水龙虾苗的生活空间,所述纤维种植区与所述培育罩交替设置,所述溢流管的溢流管口位于所述槽箱内且高度高于所述纤维种植区和所述培育罩,所述溢流管的出水管口位于所述槽箱外且低于所述溢流管口。
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淡水龙虾养殖系统实际上是由常规的三池两坝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预处理机构和循环水培育区改造而成。改造所得的淡水龙虾养殖系统即使处理高密度养殖场的尾水也能保障淡水龙虾的健康生长,更能利用循环水培育区将污染物转化的生物饵料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品质。在所述循环水培育区中的水生植物参与下可培养出大量藻类、枝角类和桡足类等生物饵料,而水生植物的根芽能够穿入培育罩内,也成为饵料来源的一部分。
7、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应用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处理机构作为一个消毒区,对进入系统的尾水先进行消毒杀菌,包括变频式紫外线、臭氧、多频电击灭菌等多种处理设备结合对进入处理系统的尾水进行消毒、灭菌和杀虫。所述预处理机构还配备了水量监测系统,通过尾水的流速、液位高低计算瞬时水量,水量的大小将触发变频系统的调节,当水量大时设备的运行功率将自动增大,有效保障消毒杀菌效果,当水量小时,变频设备将自动降低运行功率,做到节能降耗。
8、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应用实施方式中,所述培育罩包括中空罩体和投喂管,所述中空罩体为金字塔型,所述投喂管穿透所述中空罩体的顶端并连通所述中空罩体内的空腔。所述中空罩体可以由pe密网材质制成,网眼2~3mm,用于为淡水龙虾苗提供合适的生存空间。所述投喂管除了方便投放虾苗和投喂饵料外,还具备换气功能。
9、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应用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生植物包括翠芦莉、狐尾藻、梭鱼草或芦竹。所述水生植物的根系发达,细嫩的根芽作为饵料来源之一,且茎、叶能够收割作为草鱼或者其它牲畜的饲料,经济效益良好。
10、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应用实施方式中,所述生态池的周边设有向内倾斜的斜坡,所述循环水培育区具有至少两个所述槽箱,所述槽箱沿所述斜坡由高至低阶梯状布置,位于高处的槽箱通过溢流管与位于低处的槽箱的进水管连通。斜坡地形帮助多个所述槽箱构建成多层式溢流的水循环,可以利用重力帮助各层级所述槽箱之间的水体溢流。
11、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应用实施方式中,所述生态池内设有提升泵,通过所述提升泵向所述循环水培育区内位于最高处的槽箱的进水管供水,所述循环水培育区内位于最低处的槽箱的溢流管与所述生态池连通。淡水龙虾苗在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养,体型和免疫能力均有较大提升后即可捕获,投放至生态池中进行常规养殖。捕获过程仅需加大进水口流量,将排空口阀打开,再将培育装置从进水端依次向排水口上提,利用水流将虾苗推流至排空口收集即可。
12、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应用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水培育区外设有防逃围栏,距水位线1~2m,离地高度为60~80cm,埋地深度为30cm,所述防逃围栏的材料可选用30目以上的尼龙网或者抗氧化塑料膜,选择尼龙网时,顶部靠水面一侧加一片宽约30cm的塑料膜,可进一步提升防逃效果。
13、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应用实施方式中,所述生态池内放置有虾苗捕获装置,所述虾苗捕获装置包括笼体,所述笼体内设有至少2层高度不同的层板,所述层板与所述笼体之间留有缺口。所述生态池内的淡水龙虾苗可以攀爬、栖息在所述虾苗捕获装置内。所述层板之间高度不一致,可以有效避免淡水龙虾苗过度密集而缺氧。所述缺口可供淡水龙虾苗在不同的层板间穿行,自行调节虾苗密度。
14、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应用实施方式中,所述笼体侧面设有可调式入口,所述可调式入口是由金属丝支撑网布形成的通道。由于所述可调式入口是依靠金属丝支撑,所以用户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扭曲所述金属丝而调整所述可调式入口的宽度,供体型合适的淡水龙虾苗进入其中,避免体型过大的成虾进入伤害虾苗。
1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淡水龙虾的养殖方法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淡水龙虾养殖系统进行淡水龙虾的养殖,包括步骤:
16、1)养护水生植物:在投放淡水龙虾苗前至少一个月完成足量的水生植物栽种,所述沉淀池或所述生态净化池的所述水生植物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淡水龙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机构、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态池和循环水培育区,所述预处理机构与所述沉淀池的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沉淀池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曝气池的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过滤坝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所述曝气池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生态池的第三进水口连通,所述生态池与所述循环水培育区管道连通,所述循环水培育区包括至少一个槽箱,所述槽箱的顶端设有进水管,所述槽箱的底端设有配置了阀门的排空管,所述槽箱内设有溢流管、纤维种植区和培育罩,所述纤维种植区供水生植物扎根生长,所述培育罩提供淡水龙虾苗的生活空间,所述纤维种植区与所述培育罩交替设置,所述溢流管的溢流管口位于所述槽箱内且高度高于所述纤维种植区和所述培育罩,所述溢流管的出水管口位于所述槽箱外且低于所述溢流管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淡水龙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罩包括中空罩体和投喂管,所述中空罩体为金字塔型,所述投喂管穿透所述中空罩体的顶端并连通所述中空罩体内的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淡水龙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包括翠芦莉、狐尾藻、梭鱼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淡水龙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池的周边设有向内倾斜的斜坡,所述循环水培育区具有至少两个所述槽箱,所述槽箱沿所述斜坡由高至低阶梯状布置,位于高处的槽箱通过溢流管与位于低处的槽箱的进水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淡水龙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池内设有提升泵,通过所述提升泵向所述循环水培育区内位于最高处的槽箱的进水管供水,所述循环水培育区内位于最低处的槽箱的溢流管与所述生态池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淡水龙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池内放置有虾苗捕获装置,所述虾苗捕获装置包括笼体,所述笼体内设有至少2层高度不同的层板,所述层板与所述笼体之间留有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淡水龙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侧面设有可调式入口,所述可调式入口是由金属丝支撑网布形成的通道。
8.一种淡水龙虾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淡水龙虾养殖系统进行淡水龙虾的养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3)所述有益微生物包括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短小乳杆菌等、氨氧化细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按1:1:3:3:1:1的比例投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淡水龙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机构、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态池和循环水培育区,所述预处理机构与所述沉淀池的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沉淀池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曝气池的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过滤坝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所述曝气池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生态池的第三进水口连通,所述生态池与所述循环水培育区管道连通,所述循环水培育区包括至少一个槽箱,所述槽箱的顶端设有进水管,所述槽箱的底端设有配置了阀门的排空管,所述槽箱内设有溢流管、纤维种植区和培育罩,所述纤维种植区供水生植物扎根生长,所述培育罩提供淡水龙虾苗的生活空间,所述纤维种植区与所述培育罩交替设置,所述溢流管的溢流管口位于所述槽箱内且高度高于所述纤维种植区和所述培育罩,所述溢流管的出水管口位于所述槽箱外且低于所述溢流管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淡水龙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罩包括中空罩体和投喂管,所述中空罩体为金字塔型,所述投喂管穿透所述中空罩体的顶端并连通所述中空罩体内的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淡水龙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包括翠芦莉、狐尾藻、梭鱼草或芦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淡水龙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池的周边设有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宾龙,邓少雅,范德朋,
申请(专利权)人:碧沃丰生物科技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