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污染监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033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8 17:12
本技术涉及水污染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污染监测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端面中心靠后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侧壁上下两端处均设有多个滚珠,所述通孔内部套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面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连接杆下端面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外壳两侧壁靠前处与下端面靠前处均开设有斜面,靠一侧所述斜面前端靠下处设有监测模块,所述外壳上端面中心靠前处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下内壁上设有发电结构。本技术中,外壳通过多个滚珠滚动在连接杆外侧实现上下移动,可以随着水位的上升与下降跟随水位进行上升与下降,再通过三个斜面减少阻力,通过发电结构进行发电,提供电能,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污染监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地下水污染监测设备


技术介绍

1、地下污水,即通过渗渠、渗井、渗透池以及下水道等,向地下直接排放工业废水、污水,这种排污方式,对地下水造成点对点的、直接的污染,地下水污染几乎没有治理的可能性,治理地下水污染的高昂费用难以承受。

2、为了更好的杜绝地下水被污染,需要在渗渠、渗井、渗透池以及下水道等位置进行污水监测,目前监测手段不能根据渗渠与下水道的内部的水深进行调节,很容易被水淹没或者水位下降导致监测不到,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地下水污染监测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地下水污染监测设备,通过将外壳套设在连接杆的外侧,通过配重块带动外壳下降,多个滚珠滚动在连接杆的外侧,方便外壳顺利的上下移动,再通过漂浮圈产生的浮力,使外壳的上半部分始终处于水面,将连接杆安装在渗渠与下水道内部,配重块与漂浮圈能随着水位进行上升与下降,不会因为水量影响监测。

<p>2、为实现上述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水污染监测设备,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端面中心靠后处开设有通孔(9),所述通孔(9)内侧壁上下两端处均设有多个滚珠(10),所述通孔(9)内部套设有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上端面设有第一连接结构(3),所述连接杆(2)下端面设有第二连接结构(7),所述外壳(1)两侧壁靠前处与下端面靠前处均开设有斜面(14),靠一侧所述斜面(14)前端靠下处设有监测模块(6),所述外壳(1)上端面中心靠前处开设有空腔(11),所述空腔(11)下内壁上设有发电结构(12),所述外壳(1)内部靠上处设有集成芯片板(13),所述外壳(1)外侧壁中心处设有漂浮圈(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污染监测设备,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端面中心靠后处开设有通孔(9),所述通孔(9)内侧壁上下两端处均设有多个滚珠(10),所述通孔(9)内部套设有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上端面设有第一连接结构(3),所述连接杆(2)下端面设有第二连接结构(7),所述外壳(1)两侧壁靠前处与下端面靠前处均开设有斜面(14),靠一侧所述斜面(14)前端靠下处设有监测模块(6),所述外壳(1)上端面中心靠前处开设有空腔(11),所述空腔(11)下内壁上设有发电结构(12),所述外壳(1)内部靠上处设有集成芯片板(13),所述外壳(1)外侧壁中心处设有漂浮圈(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包括连接块(301)、夹槽(302)与两个第一安装孔(303),所述夹槽(302)设置在连接块(301)后端面中心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303)并排设置在连接块(301)上端面中心靠后两侧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303)下端均依次贯穿连接块(301)与夹槽(302)通至连接块(301)下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7)包括连接板(701)、四个第二安装孔(702)与螺纹柱(703),四个所述第二安装孔(702)分别设置在连接板(701)上端面四个对角处,所述螺纹柱(7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洪宇潘胜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怡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