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缆索起吊,具体涉及一种缆索起吊装置。
技术介绍
1、缆索起吊指的是利用悬挂的缆索运输和安装构件的施工方法,挂有取物装置的起重小车沿架空承载索运行的起重机,缆机具有起升高度大、起重作业跨度大、作业范围广,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发挥其他起重机械所不能发挥的作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电站建设、公路铁路桥梁建设、森林采伐、采矿、堆料场装卸、水下疏浚、港口搬运和渡槽架设等方面的施工;
2、钢架拱桥是目前常见的桥梁建筑之一,其通常包括桥面及桥面上的一对对称放置的拱圈,拱圈由多个拱肋拼接而成;而钢架拱桥常用的一种施工方式为缆索吊装法,在施工现场,先在桥的两端或上方架设临时的塔架,然后在塔架之间拉紧缆索,通过在缆索上安装缆索吊机进行拱肋的吊装作业;
3、现有缆索吊装装置中,每次吊装完一段拱肋后,需要将吊装部件下移至原位,然后再进行下一次吊装;这一过程中的下移和复位操作会导致吊装连续性不佳,降低工作效率,此外,钢架拱桥通常具有两个拱圈,需在两侧拱圈之间反复调整移动吊机位置,存在着不便于对钢架拱桥两侧拱圈上拱肋进行吊装作业
...【技术保护点】
1.缆索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索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单元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滑槽(11)内的第一螺杆(6),滑块(2)均套设与第一螺杆(6)上并与其螺纹连接,且第一螺杆(6)位于两滑块(2)对称平面两端的螺纹螺旋方向相反,连接条(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螺杆(6)转动的第一转动电机(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索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一对对称放置的第一收卷轮(34),第一收卷轮(34)均与第一螺杆(6)呈同轴向放置,两第一收卷轮(34)与两滑块(2)一一对应,且第一收卷轮(34)
...【技术特征摘要】
1.缆索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索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单元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滑槽(11)内的第一螺杆(6),滑块(2)均套设与第一螺杆(6)上并与其螺纹连接,且第一螺杆(6)位于两滑块(2)对称平面两端的螺纹螺旋方向相反,连接条(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螺杆(6)转动的第一转动电机(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索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一对对称放置的第一收卷轮(34),第一收卷轮(34)均与第一螺杆(6)呈同轴向放置,两第一收卷轮(34)与两滑块(2)一一对应,且第一收卷轮(34)均转动连接于对应滑块(2)上的两固定件(31)之间,第一收卷轮(34)周壁上均连接有第一拉绳(35),第一拉绳(35)另一端均与对应侧的升降板(3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缆索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单元还包括一对与第一收卷轮(34)呈同轴线放置的第一转轴(36),第一转轴(36)均穿过固定件(31)并与其滑动连接,两第一转轴(36)与两第一收卷轮(34)一一对应,第一转轴(36)周壁上均开设有同轴向放置的第二滑槽(361),第一收卷轮(34)均滑动套设于对应第一转轴(36)上,第一收卷轮(34)内侧壁上均设有与第二滑槽(361)滑动卡接的凸块,第一转轴(36)上均转动套设有一对固定块(37),且任一第一转轴(36)上的第一收卷轮(34)均位于该第一转轴(36)上的两固定块(37)之间,固定块(37)均与连接条(1)固定,两第一转轴(36)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38),两第一锥齿轮(38)之间设有第二锥齿轮(39),第一锥齿轮(38)均与第二锥齿轮(39)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39)上设有同轴线放置的支撑轴,第二锥齿轮(39)与支撑轴转动卡接,支撑轴一端固定有连接板(310),连接板(310)固定于安装板(4)上,任一第一转轴(36)远离第一锥齿轮(38)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转动电机(311),第二转动电机(311)固定安装于固定块(3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缆索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单元还包括分别固定于两升降板(32)上端的两对固定板(312),每对固定板(312)之间均安装有两个呈水平对称放置的第一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国胜,王志金,田世宽,杨由天,王之康,张义,邹顺权,梁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