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扰流式三通道无风感出风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865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5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扰流式三通道无风感出风口,其在上通道、中通道和下通道中均设有扰流叶片组,当扰流控制机构控制扰流叶片组工作时,能够扰动三个通道内的风,使得三个通道均能根据用户需求吹出无风感风;中通道通过扰流叶片组扰动而吹出无风感风,相较于采用两侧发散模式节约了空间,且扰动程度可由扰流叶片组的运动速度来控制,因此可以具备更强的无风感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设有开闭控制机构,以及受开闭控制机构控制的进风端叶片组和滚筒出风组件,其中进风端叶片组用于控制三个通道的进风,滚筒出风组件用于单独控制中通道的出风,在这种设置下,使得用户获得更多的出风模式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出风口,具体涉及一种扰流式三通道无风感出风口


技术介绍

1、汽车的无风感出风口旨在将空调吹出的风送入车厢,并减少乘客对风的感知,既能够提供空调的调温效果,又能尽量减少风对乘客的吹扰感。

2、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三通道无风感出风口(cn117755051a),其中包括用于吹出常规风的上风道和下风道,以及用于吹出无风感风的引流风道,引流风道包括导风腔和柔风板,导风腔在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当风经过引流风道时,沿着梯形的两腰向两侧发散,风流动至柔风板时,再从柔风板上的多个通孔吹出,从而减少风对乘客的吹扰感。

3、这种三通道无风感出风口虽然可以从引流风道中获得无风感功能,但还存在以下缺陷:

4、(1)、上风道和下风道仍为常规风,当用户使用上风道和下风道时仍会被气流吹扰;

5、(2)、当引流风道的导风腔在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时,风沿着梯形的两腰向两侧发散;但汽车内部留给出风口的宽度空间有限,导致梯形两腰无法获得较大的角度,进而导致风经过梯形两腰时的发散效果不佳,最终使得无风感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扰流式三通道无风感出风口, 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式三通道无风感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叶片组(4)包括与所述壳体(1)两侧面分别活动连接的一中轴(41),以及多片被设置为沿所述中轴(41)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扰流片(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式三通道无风感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42)被构造为截面为圆形,且多片所述扰流片(42)被以同一角度间隔设置于所述中轴(41);所述扰流控制机构(6)可以控制所述中轴(41)在任一角度停止,以便风沿多片所述扰流片(42)的角度吹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扰流式三通道无风感出风口, 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式三通道无风感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叶片组(4)包括与所述壳体(1)两侧面分别活动连接的一中轴(41),以及多片被设置为沿所述中轴(41)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扰流片(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式三通道无风感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42)被构造为截面为圆形,且多片所述扰流片(42)被以同一角度间隔设置于所述中轴(41);所述扰流控制机构(6)可以控制所述中轴(41)在任一角度停止,以便风沿多片所述扰流片(42)的角度吹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式三通道无风感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42)被构造为截面为矩形,且多片所述扰流片(42)被以多种角度设置于所述中轴(41);所述扰流控制机构(6)可以控制所述中轴(41)持续旋转,以便风经多片所述扰流片(42)时被扰动,并吹出无风感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扰流式三通道无风感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41)上的多片所述扰流片(42)以固定的角度间隔绕着所述中轴(41)旋转设置;多片所述扰流片(42)以180°为一个周期,且均分180°行程;相邻两个所述扰流片(42)之间的间距被设置为10-1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式三通道无风感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出风组件(3)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生锋奚芝芝冯博王律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