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二次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8293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5 13:1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二次顶出结构,包括下模,型芯和模脚,模芯内设置有若干模腔,模腔两侧分别设置滑槽,滑槽沿模腔中心向外倾斜设置,滑槽内滑动设置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斜滑块,斜滑块上设置有成型部和卡接部,成型部与模芯相适配;下模和型腔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模脚之间设置有顶针板结构,顶针板结构包括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上模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模腔相适配的顶料针,顶料针伸入模腔内与产品相抵,下模板上设置有若干顶出针,顶出针伸入固定板内与卡接部底部相抵,上模板和下模板外侧设置有二次顶出组件。解决了现有对于产品两侧需要注塑出产品型号模具,内部结构过于复杂,生产成本高,且做到一模多出难度较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模具二次顶出结构


技术介绍

1、在注塑生产熔断丝外壳这类产品时,需要在产品两侧注塑出产品编号,现有的模具通常采用滑块或斜顶结构来注塑出产品编号,由于熔断丝壳需要在两侧面都生成产品编号,当采用滑块结构来成型时,就需要在模具两侧都设置有滑块结构,这样就是使得产品无法做到多列多行设置,进而使得注塑出品效率降低;若是采用斜顶结构成型,由于斜顶结构的特殊性,就需要生成两侧面编号的斜顶相对交错设置,进而导致整个模具体积过大,且在一模多出时,使得内部斜顶结构过于交错复杂,生产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模具二次顶出结构,解决了现有对于产品两侧需要注塑出产品型号模具,内部结构过于复杂,生产成本高,且做到一模多出难度较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二次顶出结构,包括下模,型芯和模脚,所述型芯内设置有若干模腔,所述模腔两侧分别设置滑槽,所述滑槽沿模腔中心向外倾斜设置,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二次顶出结构,包括下模(1),型芯(2)和模脚(3),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2)内设置有若干模腔(4),所述模腔(4)两侧分别设置滑槽(5),所述滑槽(5)沿模腔(4)中心向外倾斜设置,所述滑槽(5)内滑动设置有与滑槽(5)相适配的斜滑块(6),所述斜滑块(6)上设置有成型部(601)和卡接部(602),所述成型部(601)与模芯相适配;所述下模(1)和型芯(2)之间设置有固定板(7),所述模脚(3)之间设置有顶针板结构(8),所述顶针板结构(8)包括上顶针板(801)和下顶针板(802),所述上顶针板(801)上设置有若干与模腔(4)相适配的顶料针(9),所述顶料针(9)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二次顶出结构,包括下模(1),型芯(2)和模脚(3),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2)内设置有若干模腔(4),所述模腔(4)两侧分别设置滑槽(5),所述滑槽(5)沿模腔(4)中心向外倾斜设置,所述滑槽(5)内滑动设置有与滑槽(5)相适配的斜滑块(6),所述斜滑块(6)上设置有成型部(601)和卡接部(602),所述成型部(601)与模芯相适配;所述下模(1)和型芯(2)之间设置有固定板(7),所述模脚(3)之间设置有顶针板结构(8),所述顶针板结构(8)包括上顶针板(801)和下顶针板(802),所述上顶针板(801)上设置有若干与模腔(4)相适配的顶料针(9),所述顶料针(9)伸入模腔(4)内与产品相抵,所述下顶针板(802)上设置有若干顶出针(10),所述顶出针(10)伸入固定板(7)内与卡接部(602)底部相抵,所述上顶针板(801)和下顶针板(802)外侧设置有二次顶出组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二次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仁吴志扬潘利群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嘉特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