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7845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5 13:1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包括端盖主体、通过螺栓固定在端盖主体内外两侧的轴承内端盖和轴承外端盖以及配置在端盖主体中的轴承,端盖主体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端盖主体的锥形通孔,轴承配置在锥形通孔中,防电蚀的电机端盖还包括设置在锥形通孔中的轴承锥套以及设置在轴承锥套和轴承之间的绝缘垫,轴承锥套通过六角螺栓与端盖主体锁紧,轴承锥套设置有沿径向和轴向方向贯穿轴承锥套的缺口。本实用在新型轴承与端盖主体之间设置有轴承锥套,轴承锥套具有开口,从而使轴承锥套的内径随着六角螺栓的锁紧力而变化,使得绝缘垫的拆装更方便,使绝缘垫的厚度的选择范围和材质的选择范围更宽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机,具体涉及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


技术介绍

1、由于电机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某些原因,导致电机两端磁场不对称,或变频电机采用pwm变频电源供电,而电源三相输出电压的矢量和不为零,这两种情况下电机运行时均会产生轴电流,轴电流会通过轴承→端盖→机座(零电位)形成通路。

2、金属轴承的滚珠与内外圈滚道的接触点面积较小,因此在接触点的位置会产生较大的电流。轴电流流经轴承时,会使轴承工作表面、滚珠和滚道被电蚀,影响轴承寿命,增加电动机的维修成本,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电机不能正常工作。

3、目前,在电机的设计工作中,通常的思路是通过阻断轴电流的通路,从而消除轴电流对电机产生的不良影响。当采用绝缘端盖时,常出现端盖拆装维修不方便、端盖绝缘垫更换较困难或强度不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包括端盖主体、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端盖主体内外两侧的轴承内端盖和轴承外端盖以及配置在所述端盖主体中的轴承,所述端盖主体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端盖主体的锥形通孔,所述轴承配置在所述锥形通孔中,所述防电蚀的电机端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锥形通孔中的轴承锥套以及设置在所述轴承锥套和所述轴承之间的绝缘垫,所述轴承锥套通过六角螺栓与所述端盖主体锁紧,所述轴承锥套设置有沿径向和轴向方向贯穿所述轴承锥套的缺口。

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锥套的外壁呈锥形,所述轴承锥套在其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锁紧孔,所述端盖主体设置有多个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一锁紧孔与所述第二锁紧孔构成一个完整的锁紧螺纹孔,所述六角螺栓配置在所述锁紧螺纹孔中。

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紧孔自所述轴承锥套的小端向所述轴承锥套的大端延伸,所述第一锁紧孔的轴线与所述轴承的轴线平行。

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锥套的中心设置有圆柱形的安装通孔,所述轴承配置在所述安装通孔中。

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内端盖的内端面设置有向所述端盖主体方向凸起的第一限位环,所述轴承外端盖的内端面设置有向所述端盖主体方向凸起的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通孔的内壁两侧以限位所述轴承锥套。

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垫包括环形主体和连接在所述环形主体两侧并向所述轴承方向延伸的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所述绝缘垫的横截面呈“[”形,所述绝缘垫设置在所述安装通孔中。

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片设置在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限位环之间,所述第二夹持片设置在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二限位环之间。

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内端盖设置有两个导油流道,所述端盖主体设置有进油流道和出油流道,所述进油流道和所述出油流道分别与两个所述导油流道连通,所述进油流道、所述导油流道、所述轴承和所述出油流道共同构成一个将润滑油注入和排出电机端盖的流通路径。

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导油流道的中心线设置在所述轴承内端盖的同一直径上。

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主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开设有连接螺纹孔,通过穿过所述连接螺纹孔的螺栓将所述端盖主体固定在电动机上。

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杆的另一个末端垂直固定有旋转杆。

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4、本技术的通过设置绝缘垫阻断轴电流的通路,从而防止电机端盖被电蚀,同时在轴承与端盖主体之间设置有轴承锥套,轴承锥套具有开口,从而使轴承锥套的内径随着六角螺栓的锁紧力而变化,使得绝缘垫的拆装更方便,使绝缘垫的厚度的选择范围和材质的选择范围更宽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包括端盖主体(1)、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端盖主体(1)内外两侧的轴承内端盖(3)和轴承外端盖(2)以及配置在所述端盖主体(1)中的轴承(6),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主体(1)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端盖主体(1)的锥形通孔(10),所述轴承(6)配置在所述锥形通孔(10)中,所述防电蚀的电机端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锥形通孔(10)中的轴承锥套(4)以及设置在所述轴承锥套(4)和所述轴承(6)之间的绝缘垫(5),所述轴承锥套(4)通过六角螺栓(7)与所述端盖主体(1)锁紧,所述轴承锥套(4)设置有沿径向和轴向方向贯穿所述轴承锥套(4)的缺口(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锥套(4)的外壁呈锥形,所述轴承锥套(4)在其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锁紧孔(41),所述端盖主体(1)设置有多个第二锁紧孔(12),所述第一锁紧孔(41)与所述第二锁紧孔(12)构成一个完整的锁紧螺纹孔,所述六角螺栓(7)配置在所述锁紧螺纹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孔(41)自所述轴承锥套(4)的小端向所述轴承锥套(4)的大端延伸,所述第一锁紧孔(41)的轴线与所述轴承(6)的轴线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锥套(4)的中心设置有圆柱形的安装通孔(42),所述轴承(6)配置在所述安装通孔(42)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端盖(3)的内端面设置有向所述端盖主体(1)方向凸起的第一限位环(31),所述轴承外端盖(2)的内端面设置有向所述端盖主体(1)方向凸起的第二限位环(23),所述第一限位环(31)和所述第二限位环(23)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通孔(42)的内壁两侧以限位所述轴承锥套(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5)包括环形主体和连接在所述环形主体两侧并向所述轴承(6)方向延伸的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所述绝缘垫(5)的横截面呈“[”形,所述绝缘垫(5)设置在所述安装通孔(42)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片设置在所述轴承(6)与所述第一限位环(31)之间,所述第二夹持片设置在所述轴承(6)与所述第二限位环(23)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端盖(3)设置有两个导油流道(33),所述端盖主体(1)设置有进油流道(14)和出油流道(15),所述进油流道(14)和所述出油流道(15)分别与两个所述导油流道(33)连通,所述进油流道(14)、所述导油流道(33)、所述轴承(6)和所述出油流道(15)共同构成一个将润滑油注入和排出电机端盖的流通路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油流道(33)的中心线设置在所述轴承内端盖(3)的同一直径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主体(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开设有连接螺纹孔(110),通过穿过所述连接螺纹孔(110)的螺栓将所述端盖主体(1)固定在电动机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包括端盖主体(1)、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端盖主体(1)内外两侧的轴承内端盖(3)和轴承外端盖(2)以及配置在所述端盖主体(1)中的轴承(6),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主体(1)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端盖主体(1)的锥形通孔(10),所述轴承(6)配置在所述锥形通孔(10)中,所述防电蚀的电机端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锥形通孔(10)中的轴承锥套(4)以及设置在所述轴承锥套(4)和所述轴承(6)之间的绝缘垫(5),所述轴承锥套(4)通过六角螺栓(7)与所述端盖主体(1)锁紧,所述轴承锥套(4)设置有沿径向和轴向方向贯穿所述轴承锥套(4)的缺口(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锥套(4)的外壁呈锥形,所述轴承锥套(4)在其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锁紧孔(41),所述端盖主体(1)设置有多个第二锁紧孔(12),所述第一锁紧孔(41)与所述第二锁紧孔(12)构成一个完整的锁紧螺纹孔,所述六角螺栓(7)配置在所述锁紧螺纹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孔(41)自所述轴承锥套(4)的小端向所述轴承锥套(4)的大端延伸,所述第一锁紧孔(41)的轴线与所述轴承(6)的轴线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锥套(4)的中心设置有圆柱形的安装通孔(42),所述轴承(6)配置在所述安装通孔(42)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电蚀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端盖(3)的内端面设置有向所述端盖主体(1)方向凸起的第一限位环(3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元忠
申请(专利权)人:亚翔系统集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