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肛肠外科大创面减震加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9717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5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肛肠外科大创面减震加压装置,包括气囊,气囊上设置有充气嘴,气囊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减震加压装置主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气囊可紧密作用于肛门部,通过充气使气囊完全打开,侧边半圆形作用于两边臀部,尾端可稳定于病床床尾,通过减震机构,减少震动的能量,有效控制各种频率的震动和摆动,给予肛周部手术创面定向、持续、稳定的加压力度,能够预防或减轻肛门静脉瘀血、肛门括约肌痉挛、伤口血管破裂、结扎线松脱、血管扩张、结扎线牵拉等,以达到预防或减轻术后创面出血、水肿、疼痛、肛门下坠等并发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肛肠外科,具体为一种肛肠外科大创面减震加压装置


技术介绍

1、肛周病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手术创面出血、创缘水肿、疼痛、肛门下坠感等,目前处理方法主要取决于术后局部热敷、理疗、缝扎止血、应用止痛及改善局部微循环药物等,但以上处理措施比较被动,需要时间较长且风险大、效果不稳定。传统的加压装置,只能适合于肛门小创面术后,肛周创面较大不宜加压,如果通过某种技术在肛周手术创面局部给予适当的外力作用来预防或减轻伤口血管破裂、结扎线松脱、血管扩张、结扎线牵拉,则可有效减轻肛周病术后手术创面出血、水肿、疼痛、肛门下坠等并发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肛肠外科大创面减震加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肛肠外科大创面减震加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肛肠外科大创面减震加压装置,包括:

3、气囊,所述气囊上设置有充气嘴;

4、减震机构,所述气囊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机构;

5、减震加压装置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肛肠外科大创面减震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肛肠外科大创面减震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2)包括安装座(201)、凹槽(202)、缓冲槽(203)、滑柱(204)、滑板(205)、第一缓冲弹簧(206)、第二缓冲弹簧(207)、第一阻尼磁板(208)、第二阻尼磁板(209)、连接板(210)、第三阻尼磁板(211)、第四阻尼磁板(212)、第一固定板(213)、第一连接轴(214)、旋转板(215)、底座(216)、活动槽(217)、连接柱(218)、活动板(219)、第二连接轴(220)和第三缓冲弹簧(2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肛肠外科大创面减震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肛肠外科大创面减震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2)包括安装座(201)、凹槽(202)、缓冲槽(203)、滑柱(204)、滑板(205)、第一缓冲弹簧(206)、第二缓冲弹簧(207)、第一阻尼磁板(208)、第二阻尼磁板(209)、连接板(210)、第三阻尼磁板(211)、第四阻尼磁板(212)、第一固定板(213)、第一连接轴(214)、旋转板(215)、底座(216)、活动槽(217)、连接柱(218)、活动板(219)、第二连接轴(220)和第三缓冲弹簧(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肛肠外科大创面减震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0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202),所述凹槽(202)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缓冲槽(203),所述缓冲槽(203)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通过两个滑柱(204)固定相连,四个所述滑柱(204)之间通过滑板(205)滑动连接,所述滑柱(204)的顶部套设有第一缓冲弹簧(2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肛肠外科大创面减震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柱(204)的底部套设有第二缓冲弹簧(207),所述凹槽(202)内壁的前后两侧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磁板(208),所述滑板(205)顶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阻尼磁板(209),所述滑板(205)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10)。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媛媛宋晓锋孙丽霞马邑芳宋文凯周晓艳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