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压机磨辊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95667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1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辊压机磨辊及其制备方法,辊压机磨辊中,辊体形成于芯材辊套的外圆面上,辊体工作面上设有初始防滑横纹;辊体内包裹耐磨圈层,耐磨圈层包括多个围绕芯材辊套间隔排布的耐磨棒,耐磨棒外缘与辊体工作面的间距为5‑10mm;耐磨棒的耐磨性大于辊体基材的耐磨性。所述方法包括:(1)在砂模中画出铸造边界;(2)在砂模中心竖直放置芯材辊套,并在芯材辊套周围沿周向间隔排布多根耐磨棒,耐磨棒与铸造边界之间留出空隙;(3)在芯材辊套和铸造边界之间浇铸金属液形成辊体;(4)金属液凝固后取出磨辊,去除露出的耐磨棒。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磨辊不会因为磨损而失去防滑效果,而是随着磨损自适应产生新的防滑结构,从而提高磨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铸造,具体涉及一种辊压机磨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辊压机是一种重要工业设备,主要用于对物料进行压缩、研磨、造粒和成型等,在矿业、冶金、化工、建材等领域广泛应用。磨辊是辊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磨辊才能实现对物料的辊压、研磨等工艺。磨辊由于其工作特点,表面需要采用磨辊拉丝等工艺方法使其不是光滑的圆柱体,从而防止工作过程中物料打滑而无法加工。但对于磨辊而言,由于高强度的工作会使其表面本身加工出的防滑结构被逐渐磨损,从而导致辊压机失效。

2、目前常采用的磨辊的加工方式是铸造和堆焊方式。对于铸造法而言,一次成型可以较为高效地得到完整结构,再对表面进行处理即可,但是这样得到的磨辊表面各处的耐磨程度相同,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磨平沟槽,大幅降低咬合力,使辊子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失效;采用耐磨焊丝堆焊在圆柱基体表面的加工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滑结构,但是磨损后会漏出圆柱基体,导致磨辊失效。

3、综合以上问题,现在磨辊工作过程中最主要的失效原因就是由磨损所带来的磨辊表面逐渐被磨平,成为光滑的圆柱面,从而无法正常加工物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压机磨辊,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材辊套、辊体和耐磨圈层,所述辊体通过浇铸方式形成于芯材辊套的外圆面上,辊体的工作面上设置有初始防滑横纹;辊体内包裹有耐磨圈层,耐磨圈层包括多个围绕芯材辊套间隔排布的耐磨棒,耐磨棒外缘与辊体的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为5-10mm;耐磨棒的耐磨性大于辊体基材的耐磨性。

2.一种辊压机磨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机磨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所述耐磨棒与铸造边界之间留出5-10mm的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机磨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所述耐磨棒紧贴芯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机磨辊,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材辊套、辊体和耐磨圈层,所述辊体通过浇铸方式形成于芯材辊套的外圆面上,辊体的工作面上设置有初始防滑横纹;辊体内包裹有耐磨圈层,耐磨圈层包括多个围绕芯材辊套间隔排布的耐磨棒,耐磨棒外缘与辊体的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为5-10mm;耐磨棒的耐磨性大于辊体基材的耐磨性。

2.一种辊压机磨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机磨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所述耐磨棒与铸造边界之间留出5-10mm的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机磨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所述耐磨棒紧贴芯材辊套的外圆面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机磨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所述耐磨棒与芯材辊套的外圆面之间留出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汉琦龙伟民魏世忠钟素娟李爱国彭岩张志勇李鹏远马运五王杜娟占小红李利霞李园园王亚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