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神经工程,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脑机交互技术的失眠干预系统。
技术介绍
1、失眠障碍(i nsomn i a d i sorder,id)是影响民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普通人群id的患病率约为15%。id不仅会引起患者日间功能障碍,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抑郁、焦虑和痴呆等疾病的发病率,对国家经济和居民健康带来沉重的负担。
2、现阶段对于i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临床长期药物治疗具有局限性,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及药物依赖。“美国医师学会成人失眠临床诊疗指南”及“中国成人失眠诊断及治疗指南”均推荐非药物治疗作为一线疗法应用于id的临床治疗。目前临床上非药物辅助治疗id的主要是认知行为疗法(cogn i t i ve behav i oura ltherapy,cbt)和神经反馈。cbt通过访谈、心理疏导、睡眠习惯改变等改善失眠,但目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实时观察大脑活动的变化,无法阐明大脑神经生物学水平变化及其有效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基于脑电信号的神经反馈方法能够克服cbt的缺点,但空间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脑机交互技术的失眠干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控制模块、磁共振扫描成像模块、实时数据处理模块、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神经反馈模块,其特征在于:
2.一种基于脑机交互技术的失眠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脑机交互技术的失眠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脑机交互技术的失眠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脑机交互技术的失眠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脑机交互技术的失眠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脑机交互技术的失眠干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控制模块、磁共振扫描成像模块、实时数据处理模块、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神经反馈模块,其特征在于:
2.一种基于脑机交互技术的失眠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脑机交互技术的失眠干预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丽,李昊,邹智,武肖玲,李中林,周菁,孙永兵,窦社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