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遵岐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茶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19112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1 15:47
本技术属于茶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多功能茶壶,旋转架上下间隔的设有连接圆环,旋转架还设有连接上下连接圆环并向外凸出的连接柄;下壶顶部及圈足对应转动套接在旋转架的连接圆环内,下壶顶端在连接圆环内设有下入水口,下壶一侧还设有下壶嘴;上壶圈足可拆卸的转动套接在下壶的下入水口上,上壶顶端设有上入水口,壶盖可开合的设在上入水口上,上壶一侧还设有上壶嘴。本技术设置旋转架使下壶形成旋转结构,并在下壶的下入水口上转动套接上壶,从而可同时在上壶及下壶泡制不同茶水,或在上壶泡茶而下壶作为分茶器,又或上壶泡茶而下壶加热水对上壶茶水形成保温,具有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安全卫生、一壶多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茶具,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安全卫生、一壶多用的多功能茶壶


技术介绍

1、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一般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等四部分组成。

2、目前的茶壶大多只有一个壶身以容纳茶叶和茶水,因此一次只能泡一种茶水,功能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人员较多时的不同口味需求,导致客人们有不同茶水需求时需要使用多个茶壶来提供服务,不仅多个茶壶占用过多的空间,而且还不易区分不同的茶水,使用较为不便。

3、现有技术中有通过在壶身内设置至少一个本体隔板,将壶体内腔分隔成比本体隔板数量多一个且均与壶嘴相通的泡茶内腔,并在壶嘴内设置与本体隔板固定连接的倾倒隔板,通过倾倒隔板将壶嘴内腔分隔成数量与泡茶内腔相同且对应连通的出茶通道,而且对应各个出茶通道出口位置的壶嘴上端设有能开启和封堵对应出茶通道的选茶装置,从而实现不同茶水的泡制和分类倒出。但是,由于本体隔板及倾倒隔板分别对应设置在壶体内腔和壶嘴内,因此清洗较为不便,影响饮用卫生;而且壶嘴上端的选茶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在配合不当及使用较长时间后难以保证密封的可靠性,容易导致倒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壶(1)、下壶(2)、旋转架(3)、壶盖(4),所述旋转架(3)上下间隔的设置有连接圆环(31),所述旋转架(3)还设置有连接上下连接圆环(31)并向外凸出的连接柄(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3)上部及下部的连接圆环(31)同心设置,所述下壶(2)的下壶身为球形壶且顶部及圈足分别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上环台Ⅰ(23)、向下延伸的下环台Ⅰ(24),所述上环台Ⅰ(23)及下环台Ⅰ(24)分别转动延伸至旋转架(3)上部和下部的连接圆环(31)内,所述连接柄(32)与下壶(2)的下壶身之间存在可伸入手掌的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壶(1)、下壶(2)、旋转架(3)、壶盖(4),所述旋转架(3)上下间隔的设置有连接圆环(31),所述旋转架(3)还设置有连接上下连接圆环(31)并向外凸出的连接柄(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3)上部及下部的连接圆环(31)同心设置,所述下壶(2)的下壶身为球形壶且顶部及圈足分别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上环台ⅰ(23)、向下延伸的下环台ⅰ(24),所述上环台ⅰ(23)及下环台ⅰ(24)分别转动延伸至旋转架(3)上部和下部的连接圆环(31)内,所述连接柄(32)与下壶(2)的下壶身之间存在可伸入手掌的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功能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入水口(21)同轴设置于上环台ⅰ(23),所述上壶(1)的圈足设置有向下延伸且外径小于上壶身外径的下环台ⅱ(14),所述下环台ⅱ(14)延伸至上环台ⅰ(23)内,所述上壶(1)的上壶身下部外壁与上环台ⅰ(23)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功能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台ⅰ(23)的内壁设置有环槽(26),所述上环台ⅰ(23)的上端面内壁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向下连通环槽(26)的让位口(25),所述下环台ⅱ(14)的外壁周向均布有与上环台ⅰ(23)的让位口(25)数量一致的卡块(15),所述下环台ⅱ(14)上的卡块(15)可通过让位口(25)可转动地嵌入在上环台ⅰ(23)的环槽(26)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多功能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5)的宽度小于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遵岐沈湖帆
申请(专利权)人:沈遵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