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菌藻共生体系及其在林可霉素污水无害化处理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1872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1 15: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菌藻共生体系及其在林可霉素污水无害化处理中的应用,属于环境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菌藻共生体系包括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560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小球藻FACHB‑2338,二者细胞密度比为10:1。使用该菌藻共生体系和生物吸附载体球制成的微生物负载产品存在以下优势:(1)可克服微藻细胞的漂浮性及游离细胞排入自然水体带来的不良后果;(2)在LG和DG体系中可使LIN总去除率分别高达98.54%和91.21%,LIN去除能力强;(3)可使含有ARGs的微生物被其吸附,且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可将LIN逐步被降解为毒性更小的代谢产物,从而有效降低ARGs进入环境带来的生态危害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微生物,尤其涉及一种菌藻共生体系及其在林可霉素污水无害化处理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抗生素是常用的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药物,但人或动物体摄入的抗生素约有70%不能被代谢,而是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入环境中。制药厂、医院和诊所也向环境中排放抗生素。抗生素残留物通过干扰污水处理过程、扰乱自然元素循环以及改变自然微生物群落的结构、遗传和功能多样性,从而导致生态风险、人类健康损害以及其他严重的环境问题。抗生素的另一危害是诱导抗生素耐药菌(arb)和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的产生。全球每年至少有70万人死于抗菌药物耐药性相关疾病,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1000万。另外,args可能在环境微生物群落和人体微生物群落之间转移,从而对公共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2、林可霉素滥用和污水处理效率不足导致大量残林可霉素进入环境。荷兰、中国、新加坡、美国和加拿大等地的地表水、污水、饮用水甚至地下水中已检测到林可霉素。地表水和土壤中林可霉素的浓度检测值达到55微克/升,而液体猪粪和林可霉素发酵残渣中的浓度分别高达20.4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藻共生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藻共生体系包括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和小球藻(C.vulgaris)FACHB-2338;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5560;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小球藻的细胞密度比为(8~12):1。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共生体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方法包括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改良YEPD2培养基中制备种子液的步骤以及将该种子液与活化后小球藻培养液在林可霉素生产污水或模拟污水中共培养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YEPD2培养基每升含有15~25g蛋白胨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藻共生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藻共生体系包括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和小球藻(c.vulgaris)fachb-2338;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5560;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小球藻的细胞密度比为(8~12):1。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共生体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方法包括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改良yepd2培养基中制备种子液的步骤以及将该种子液与活化后小球藻培养液在林可霉素生产污水或模拟污水中共培养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yepd2培养基每升含有15~25g蛋白胨和15~25g麦芽糖,ph值为7.5~8.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林可霉素生产污水或模拟污水中林可霉素的含量为70~90mg/l,共培养的时间为3~8d。

5.一种微生物负载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负载产品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共生体系或使用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构建方法构建的菌藻共生体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负载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负载产品还包括生物吸附载体球;所述微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红李克克宋博娆冯利菲李光华李振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