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星天线伺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0433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卫星天线伺服机构,包括上支撑杆、下支撑杆、支撑底杆、驱动电机及底座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天线由卫星天线反射面、支撑杆和卫星接收头组成;所述的伺服机构分别由支撑杆、下支撑杆、支撑底杆构成可折叠式的三角形结构,其中上支撑杆由推杆和滚珠丝杆组成,推杆与下支撑杆连接,滚珠丝杆密封连接在一个金属容器内,并与支撑底杆构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伺服机构通过三个支撑点提供支撑,在卫星天线展开以后,三个支撑点成为一个三角形,提供完备的支撑力给卫星天线。在卫星天线闭合后,由一个支撑点进行有限的上下运动,令伺服机构的俯、仰机构部分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卫星通信天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式卫星天线伺服机构。技术背景卫星天线伺服机构一般按照三个原则进行设计 一是机械结构要求精度高(目前同步轨道卫星通信天线的接收/发射方向性都要求非常高,1.2米天线在半功率波束宽度为L2度,车载静中通天线为了能达到天线最大增益的90%以上,通常要求天线控制传动机械结构精度在0.2度以内),二是结构要轻便,其次是要有足够的强度。而目前市面上的可折叠卫星天线机械结构特征, 一般采用齿轮直接传动或者拉钢缆配合齿轮传动。这样的机械传动结构的传动精度是平均的,也就是说当天线在闭合状态下和展开时传动结构的精度都是一样的。例如,展开时机械传动精度为0.2度,折合收拢状态下也是0.2度。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引发一个传动结构上的稳定性问题,如果可折叠卫星天线安装在车辆或船舶上,在天线在闭合状态下,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会导致天线上下颠簸,而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当这个冲击力反馈到传动机械结构上时,就会损坏传动机构,或者造成传动机构的回旋间隙加大。因此,当天线转到正常使用展开情况下,天线机械结构回旋精度就会下降,从而影响到天线的使用效果。另外,目前普遍采用种具有高传动精度的卫星天线,由于其体积重量以及制造成本都比较高,3导致目前车载静中通卫星天线的售价也随之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传统卫星伺服机构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卫星天线伺服机构,该卫星天线伺服机构在俯、仰机构部分采用三点式支撑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保证伺服机构在俯、仰机构部分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解决 一种卫星天线伺服机构,包括上支撑杆、下支撑杆、支撑底杆、驱动电机及底座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天线由卫星天线反射面、支撑杆和卫星接收头组成;所述的伺服机构由支撑杆、下支撑杆、支撑底杆构成可折叠式三角形结构,其中上支撑杆由推杆和滚珠丝杆组成,推杆与下支撑杆连接,滚珠丝杆密封在一个金属容器内,并与支撑底杆构成连接。上述的一种卫星天线伺服机构,所述的支撑底杆在卫星天线闭后可进行有限的上下运动,令俯、仰机构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上述的一种卫星天线伺服机构,所述的伺服机构是采用低功率电机驱动。上述的一种卫星天线伺服机构,所述的卫星天线反射面与推杆、滚珠丝杆构成联动结构,卫星天线反射面的展开和闭合是通过电机控制滚珠丝杆的运动来进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卫星天线反射面的展开和闭合的同时有三个支撑点对其进行支撑保护,可以令整个卫星天线机构更牢固,定位更准确;在卫星天线的运输过程中,三点式支撑结构可以令卫星天线伺服机构的俯、仰机构部分不受到运输过程中的震动影响,令卫星天线伺服系统的寿命更长,精确度得到长期保证;滚珠丝杆密封在一个金属容器内,保证了丝杆不会被雨水锈蚀;可使用功率很小的电机驱动卫星天线伺服机构的运行。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三个支撑A点说明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三个支撑B点说明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滚珠丝杆和推杆的说明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卫星天线伺服机构由上支撑杆l、下支撑杆2匸支撑底杆3、驱动电机4及底座5组成,其中上支撑杆l主要由推杆l-l和滚珠丝杆l-2组成,卫星天线由卫星天线反射面6,支撑杆7和卫星接收头8组成。伺服机构的俯、仰机构部分有三个支撑点A、 B、 C,在卫星天线反射面6展开和闭合过程中,同时提供对卫星天线反射面的支撑。卫星天线反射面的展开和闭合通过电机控制滚珠丝杆l-2的运动来进行。滚珠丝杆l-2密封在一个金属容器内,在容器内推动两根推杆l-l,由推杆l-2对卫星天线反射面6进行拉升或推降。如图2所示,卫星天线伺服机构,底座5内的电机转动,带动驱动电机4运行,拉动滚珠丝杆l-2工作,滚珠丝杆1-2拉动推杆1-1,使由支撑点A、支撑点B和支撑点C构成的三角形的其中一边(上支撑杆l)发生长短变化,从而拉动卫星天线反射面6升高或降低。在天线展开后,根据余弦定理,钝角三角形的其中两边下支撑杆2和支撑底杆3长度不变,上支撑杆l的长度不断改变,当机械公差一定的时候,由于上支撑杆l的长度较长,所以三角形的形变很少,从而可以稳固的支撑卫星天线发射面。如图3所示,卫星天线反射面6在闭合以后,伺服机构的俯、仰机构部分有三个支撑点,支撑点A、支撑点B和支撑点C同时对整个卫星天线伺服机构提供支撑,根据力学原理,三个支撑点可以牢固的支撑。同时,根据余弦定理,当机械公差一定的时候,锐角三角形允许的三角形形变会增加一些,整个卫星天线可以通过支撑点B进行上下有限度的运动,伺服机构的俯、仰部分可以处于静止状态,保护了伺服机构的安全。如图4所示,由于上支撑杆l是由推杆l-l和滚珠丝杆l-2组成,滚珠丝杆l-2密封在一个金属容器内,驱动电机4拉动滚珠丝杆l-2转动,令推杆l-l上升或下降,从而改变了上支撑杆l的长度,使卫星天线反射面6上升或下降。该卫星天线伺服机构在俯、仰机构部分采用三点式支撑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其中一条边可以变化长度,另两条边固定不变;在卫星天线反射面展开后,有三个支撑点对整个卫星反射面和部分支架提供6支撑,根据余弦定理,使其传动机械结构精度可以小于O.l,甚至还可以达到0.05度;在卫星天线反射面收合后,最上部的支撑点可上下轻微运动,使伺服机构的俯仰机构部分保持静止。权利要求1、一种卫星天线伺服机构,包括上支撑杆(1)、下支撑杆(2)、支撑底杆(3)、驱动电机(4)及底座(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天线由卫星天线反射面(6)、支撑杆(7)和卫星接收头(8)组成;所述的伺服机构由支撑杆(1)、下支撑杆(2)、支撑底杆(3)构成可折叠式三角形结构,其中上支撑杆(1)由推杆(1-1)和滚珠丝杆(1-2)组成,推杆(1-1)与下支撑杆(2)连接,滚珠丝杆(1-2)密封连接在一个金属容器内,并与支撑底杆(3)构成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卫星天线伺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支撑底杆(3)在卫星天线闭合后可进行有限的上下运动,令 俯、仰机构处于静止状态。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卫星天线伺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伺服机构是采用低功率电机驱动。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卫星天线伺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卫星天线反射面(6)与推杆(1-1)、滚珠丝杆(1-2)构成联 动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卫星天线伺服机构,包括上支撑杆、下支撑杆、支撑底杆、驱动电机及底座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天线由卫星天线反射面、支撑杆和卫星接收头组成;所述的伺服机构分别由支撑杆、下支撑杆、支撑底杆构成可折叠式的三角形结构,其中上支撑杆由推杆和滚珠丝杆组成,推杆与下支撑杆连接,滚珠丝杆密封连接在一个金属容器内,并与支撑底杆构成连接。本技术的伺服机构通过三个支撑点提供支撑,在卫星天线展开以后,三个支撑点成为一个三角形,提供完备的支撑力给卫星天线。在卫星天线闭合后,由一个支撑点进行有限的上下运动,令伺服机构的俯、仰机构部分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文档编号H01Q3/08GK201285794SQ20082020203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卫星天线伺服机构,包括上支撑杆(1)、下支撑杆(2)、支撑底杆(3)、驱动电机(4)及底座(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天线由卫星天线反射面(6)、支撑杆(7)和卫星接收头(8)组成;所述的伺服机构由支撑杆(1)、下支撑杆(2)、支撑底杆(3)构成可折叠式三角形结构,其中上支撑杆(1)由推杆(1-1)和滚珠丝杆(1-2)组成,推杆(1-1)与下支撑杆(2)连接,滚珠丝杆(1-2)密封连接在一个金属容器内,并与支撑底杆(3)构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劲斌罗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易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