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CFST-RC柱等截面转换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9033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CFST‑RC柱等截面转换节点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开孔钢管下半部分浇筑进钢筋混凝土柱内,并预留注浆孔道;将钢管安装至钢筋混凝土柱上方;将定位装置从钢管顶端向下垂直插入,将卡扣向外顶出,插入对应的抗剪环间隔内;通过注浆孔道向开孔钢管和钢管之间的空腔注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开孔钢管通过数层卡扣插入抗剪环之间,起到咬合作用,使得传力良好;且设于钢筋混凝土柱顶面的注浆孔道端部位于开孔钢管外侧,注浆过程中将钢管和开孔钢管之间的气泡全部向上挤出,有效保障了开孔钢管外侧的混凝土密实度,在浇筑灌浆料并硬化成型后,各相邻排抗剪环之间的灌浆料可近似为数个受压短柱,共同承担剪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结构与组合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cfst-rc柱等截面转换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航站楼、大型体育场馆、桥梁等高层、超高层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实际工程项目中,上部空间结构屋盖跨度大、层高较高,支撑柱长细比较大,在荷载作用下内力较大,而下部框架结构层高较低,且与基础相接,耐久性需求高。因此,实际工程中多采用上部为钢管混凝土柱、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柱作为此类建筑的承重结构形式。两种柱通过转换节点进行转换,并传递上下层间压、弯、剪等内力。

2、目前工程中常用的cfst-rc柱转换节点可分为埋入式、端承式、外包式等形式,虽能够满足强度、稳定性等要求,但往往存在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材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同时,在相同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柱截面面积较钢管混凝土柱的截面面积大,使得上下柱截面面积不一致,现有工程上常常将上部的钢管混凝土下插一层于下部钢筋混凝土柱中,但该方法较为保守,材料浪费严重,且存在节点位置截面不平整、形式较不美观等缺点。

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上下柱截面相等的等截面转换节点,同时兼具装配方便、施工难度低等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CFST-RC柱等截面转换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柱、开孔钢管和定位装置,钢管混凝土柱设于钢筋混凝土柱上方,开孔钢管插在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CFST-RC柱等截面转换节点,其特征在于,卡扣底部为平面,顶部朝开孔钢管内侧的一端为向下的斜面,顶部朝开孔钢管外侧的一端为平面,平面上开设有插孔,开孔钢管开孔的上方对应插孔开设有柱状空腔,柱状空腔内插有插销,插销顶端和柱状空腔顶端之间设有弹簧;插销底端呈楔形,插孔靠近开孔钢管内侧的一边为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CFST-R...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cfst-rc柱等截面转换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柱、开孔钢管和定位装置,钢管混凝土柱设于钢筋混凝土柱上方,开孔钢管插在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cfst-rc柱等截面转换节点,其特征在于,卡扣底部为平面,顶部朝开孔钢管内侧的一端为向下的斜面,顶部朝开孔钢管外侧的一端为平面,平面上开设有插孔,开孔钢管开孔的上方对应插孔开设有柱状空腔,柱状空腔内插有插销,插销顶端和柱状空腔顶端之间设有弹簧;插销底端呈楔形,插孔靠近开孔钢管内侧的一边为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cfst-rc柱等截面转换节点,其特征在于,朝开孔钢管内侧的斜面端部设有滚轴,定位装置插在开孔钢管内时,定位装置外壁抵在滚轴上,定位装置向下移动时滚轴在定位装置外壁上滚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cfst-rc柱等截面转换节点,其特征在于,钢筋混凝土柱包括竖向纵筋,竖向纵筋和开孔钢管外表面焊接连接;定位装置包括开孔圆环和薄壁钢管,薄壁钢管外径小于等于开孔钢管内壁,开孔圆环固定在薄壁钢管顶端,开孔圆环上设有开孔,用于供竖向纵筋穿过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用姜石涛王静峰徐秋雨李卓飞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