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组分纤维的抗菌布料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9896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多组分纤维的抗菌布料的制作工艺,属于织物布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将石蜡、包覆助剂、包覆溶剂混合得到包覆溶液,将包覆溶液与抗菌助剂混合乳化为乳液后进行抽真空得到抗菌微粒;S2、将抗菌微粒、抗菌助剂、低温固化硅胶、芯层助剂混合得到芯层分散液,将熔融聚酯树脂与芯层分散液采用三轴纺丝针头挤出得到合成抗菌纤维;S3、将成膜材料、成膜溶剂、抗菌助剂、成膜助剂混合得到抗菌剂,将天然纤维浸渍在抗菌剂中后得到天然抗菌纤维;S4、将合成抗菌纤维与天然抗菌纤维混纺得到抗菌布料;本法发明专利技术的抗菌布料具有稳定且持久的抗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织物布料,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组分纤维的抗菌布料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要求越来越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有害细菌、有害真菌等有害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合适的环境中会迅速繁殖,并通过与人体接触的方式引发或传播某些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纤维通过编织后会形成无数空隙织物布料,因此织物较容易通过这些空隙吸附微生物,特别是内衣类织物,由于内衣与人体直接接触且紧贴人体,人体分泌的各种油脂类物质以及汗水等容易促进微生物生长,而内衣中繁殖大量有害微生物后容易危害人体健康;现有应用于织物的抗菌技术中,通常利用银、铜、锌等金属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固定在氟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相应的面料中形成具有抗菌能力的布料,但是抗菌剂通常通过涂布等方式固定在布料纤维的表面,将布料制作为织物后,随着织物清洗容易导致抗菌剂脱落,影响织物的持续抗菌效果。

2、公开号为cn114516198a的中国专利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多组分纤维的抗菌布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组分纤维的抗菌布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溶剂选自石油醚、乙醚、三氯甲烷其中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组分纤维的抗菌布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助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成分:50%-70%第一乳化剂、20%-30%助乳化剂、10%-20%第一抗氧化剂;所述第一乳化剂选自聚氧乙烯醇酚醚、聚氧乙烯硬脂酸酯、月桂硫酸钠、辛基苯磺酸钠其中一种或多种,所述助乳化剂选自松香、氢化松香、萜烯树脂、β-萜烯树脂、碳五石油树脂、碳九石油树脂其中一种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多组分纤维的抗菌布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组分纤维的抗菌布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溶剂选自石油醚、乙醚、三氯甲烷其中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组分纤维的抗菌布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助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成分:50%-70%第一乳化剂、20%-30%助乳化剂、10%-20%第一抗氧化剂;所述第一乳化剂选自聚氧乙烯醇酚醚、聚氧乙烯硬脂酸酯、月桂硫酸钠、辛基苯磺酸钠其中一种或多种,所述助乳化剂选自松香、氢化松香、萜烯树脂、β-萜烯树脂、碳五石油树脂、碳九石油树脂其中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抗氧化剂选自维生素e、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其中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组分纤维的抗菌布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助剂选自草珊瑚提取物、黄连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黄芪提取物、蒲公英提取物其中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组分纤维的抗菌布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液通过超声波乳化机产生高频超声波振动乳化而成,所述超声波乳化机乳化的频率为50-60khz、振幅为20-3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组分纤维的抗菌布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助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成分:30%-50%分散剂、20%-30%增容剂、15%-25%增稠剂、10%-20%第一表面活性剂;所述分散剂选自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其中一种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成忠均徐庆祝顾桂飞周茂嫦王彩云李恒谦赵丽邹鹏柳敏张翔宇黄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毕节市中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