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的电池控制电路、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8959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备的电池控制电路、方法及系统,包括第一晶体管,其源极分别与系统端电源、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晶体管,其源极分别与电池端电源、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其漏极和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三晶体管,其漏极分别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其栅极和电池端电源连接,其源极和接地端连接;第四晶体管,其漏极分别与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其栅极分别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输入输出引脚连接,其源极分别与接地端、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硬件上的防护电路,在电源反接、电池反接时不会损坏设备和电池,不会存在关机漏电流的情况,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控制电路,具体地涉及一种设备的电池控制电路、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带电池的设备电路设计中,关机漏电流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传统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用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管的外置控制来导通或关闭电源,以实现在设备关机后避免漏电流的产生,然而这种设计在某些设备中并未全面考虑系统端芯片的关机漏电流问题。只要芯片有供电,无论是否工作,芯片本身都可能存在电流泄露,尤其在设备长时间存放或运输时,电池可能会因长时间处于过放状态而影响其寿命,进而影响设备的使用。

2、为了防止关机漏电流,部分设备采用了带有shipmode模式的充电芯片。shipmode模式通过断开电池与后级电路的连接,减少电池在待机状态下的不必要电量消耗。然而这种方案成本较高且需要软件配合,无法实现纯硬件的低成本方式。

3、另一方面,在电池防反接的设计上,当前大部分设备主要考虑了电池本体插拔时的正负极接反情况,而忽视了给电池充电的电源正负极接反的可能性。目前的设计往往仅通过标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备的电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的电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设备的开机按键和二极管,所述开机按键用于控制所述设备开机或者关机,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和所述开机按键连接,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的电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MOS管,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为NMOS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的电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开机按键不闭合从而使所述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所述电池端电源有电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备的电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的电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设备的开机按键和二极管,所述开机按键用于控制所述设备开机或者关机,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和所述开机按键连接,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的电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mos管,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为nmos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的电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开机按键不闭合从而使所述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所述电池端电源有电从而使所述第三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所述输入输出引脚为低电平从而使所述第四晶体管关闭;所述第二电阻使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电压差vgs=0v从而使所述第二晶体管关闭;从而所述电池端电源和所述系统端电源之间没有漏电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的电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开机按键闭合从而使所述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所述电池端电源有电从而使所述第三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电阻使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电压差vgs<0v从而使所述第二晶体管导通;所述输入输出引脚被拉为高电平从而使所述第四晶体管导通且保持所述第二晶体管导通;所述开机按键恢复悬空后所述电池端电源和所述系统端电源之间持续导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林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