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转子径向永磁同步电机的混合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9473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外转子径向永磁同步电机的混合冷却结构,是一种定子部分采用水冷转轴安装扇片强迫风冷的结构设计,属于电机冷却技术领域。用于外转子径向永磁同步电机冷却的混合结构,在转轴上安装扇片,增加电机与空气的对流换热来有效降低温度。冷却管围绕定子部分形成冷却回路,冷却液经过进水口流入冷却管道,通过连接冷却管各支路的外圆环结构将流体送入各支路中,流过定子内径处汇集到内圆环经过出水口排出,解决了外转子电机外壳无法安装水冷系统以及电机内部不能直接散热的问题,利用冷却液的流动带走热量,减少了热量的层层传递。具有该冷却结构的外转子电机温升小,均温性好,经济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冷却,尤其涉及一种外转子径向永磁同步电机的混合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1、外转子永磁电机的结构特点是将永磁体固定在外转子的内侧圆周壁面上,并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电机转轴位于外转子内部,其一端连接到外转子的端部内壁面。永磁体和转子在电机的外部,定子铁心和绕组位于电机转轴与永磁体之间。由于传统的机壳水套冷却结构需要与外部水泵连接,因此在电机运行时冷却水的进出口不能随电机旋转。此外,外转子永磁电机的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作为热源距离电机外壁较远。因此,传统的机壳水冷结构设计和安装位置并不适用于外转子永磁电机。鉴于外转子永磁电机具有高转矩密度和较大的发热量,传统的自然冷却和强迫风冷方式无法满足其散热需求。同时,由于蒸发冷却技术尚未成熟,液冷散热方式成为首选。相比油冷却,水冷却方案制造成本更低,更适用于外转子永磁电机的工作环境。然而,受限于该电机的结构特点,传统的水冷方案通过在电机机壳内设置冷却水流道进行散热,但这种结构无法在外转子永磁电机中实现冷却介质的内外交换。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高效的冷却结构,适用于外转子永磁电机在大负荷作业条件下,解决其散热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外转子径向永磁同步电机的混合冷却结构,包括转子背铁(1)、转子(2)、定子(3)、绕组端部(4)、永磁体(5)、冷却管(6)、转轴(7)、扇片(8)、定子上永磁体(9)、进水口(10)、出水口(11)、绕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外转子径向永磁同步电机的混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整机采用强迫风冷和冷却管水冷相结合的混合冷却结构,定子部分安装冷却管进行水冷冷却,转轴安装扇片进行强迫风冷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外转子径向永磁同步电机的混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管(6)环绕定子(3)的支路数与定子槽口数一致,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外转子径向永磁同步电机的混合冷却结构,包括转子背铁(1)、转子(2)、定子(3)、绕组端部(4)、永磁体(5)、冷却管(6)、转轴(7)、扇片(8)、定子上永磁体(9)、进水口(10)、出水口(11)、绕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外转子径向永磁同步电机的混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整机采用强迫风冷和冷却管水冷相结合的混合冷却结构,定子部分安装冷却管进行水冷冷却,转轴安装扇片进行强迫风冷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外转子径向永磁同步电机的混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管(6)环绕定子(3)的支路数与定子槽口数一致,冷却管(6)的尺寸小于槽口尺寸,冷却管(6)形状为矩形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外转子径向永磁同步电机的混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管(6)包围两侧的绕组端部(4),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鹤吴静张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