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容检测,尤其涉及一种电容生产用电容极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这就构成了电容器,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加上电压时,电容器就会储存电荷,电容器的电容量在数值上等于一个导电极板上的电荷量与两个极板之间的电压之比,电容器在调谐、旁路、耦合、滤波等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容器是储存电量和电能(电势能)的元件,其中电容元件在生产后需要对其极性进行检测判断并进行标记,然后再进行后续的组装作业,传统对于电容元件的极性检测多通过人工使用万用表一一对应检测电容元件的两极,其费时费力的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适合连续化的生产线作业,大大降低了电容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容生产用电容极性检测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容生产用电容极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仓,所述检测仓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控制中心,所述检测仓的左右两侧顶部对称设置有激光定位装置,所述激光定位装置的底部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底部内侧均嵌合连接有激光架,所述检测仓的左右两侧中部对称设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的中部左右贯穿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左右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卡座,所述卡座均贯穿输送带的上下两侧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卡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盒,所述卡座的内侧底部前后对称设有插槽,所述矩形开口的下部左右贯穿设置有轮带,所述轮带的内侧左右对称配合有带轮,所述带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激光架的底部前后对称设置有激光探头,进行双重激光同步定位,提高定位感应的准确性。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放置盒的内侧固定两极有弹性垫面,对电容元件进行挤压固定的同时避免其外侧受到磨损。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轮带的正下方设置有底架,所述底架的前后两侧上端均与检测仓固定连接,对轮带上的检测单元进行简单隔离保护的同时对检测仓进行稳定支撑。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插槽的底部外侧均设置有缓冲垫环,所述缓冲垫环的顶部均与卡座固定连接,在检测筒与两极对接时降低其顶部与卡座之间的压力。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插槽的顶部边沿均进行圆角化处理,便于电容元件两极端部的快速插入。
8、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本技术中,通过输送带上设置的卡座配合固定电容元件并与轮带上的检测单元进行同步对接检测,做到高安全性自动对接检测,同时不影响电容生产的流水线作业,提高电容检测的高效性和电容生产的持续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生产用电容极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仓(1)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控制中心(2),所述检测仓(1)的左右两侧顶部对称设置有激光定位装置(3),所述激光定位装置(3)的底部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套(4),所述定位套(4)的底部内侧均嵌合连接有激光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生产用电容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架(5)的底部前后对称设置有激光探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生产用电容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盒(8)的内侧固定两极有弹性垫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生产用电容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带(11)的正下方设置有底架(15),所述底架(15)的前后两侧上端均与检测仓(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生产用电容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9)的底部外侧均设置有缓冲垫环(10),所述缓冲垫环(10)的顶部均与卡座(7)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生产用电容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生产用电容极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仓(1)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控制中心(2),所述检测仓(1)的左右两侧顶部对称设置有激光定位装置(3),所述激光定位装置(3)的底部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套(4),所述定位套(4)的底部内侧均嵌合连接有激光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生产用电容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架(5)的底部前后对称设置有激光探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生产用电容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盒(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杨,张冰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苏容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