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均匀导光的LED导光透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8985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均匀导光的LED导光透镜结构,所述导光透镜为一立体的透光体,其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特点主要在于所述导光透镜包括:一光线导出面,设于导光透镜外侧部,该光线导出面为一平整面或为一弧面;一LED投射空间,设于导光透镜内侧部以供LED对位容置其中,LED投射空间内端界定形成有一内壁与LED间隔对应;一曲形导光面,设于LED投射空间内壁,该曲形导光面包括位于中央的内凹状发散区域,以及位于内凹状发散区域外围的凸状聚光区域;以此使导光透镜能够导出较大面积且均匀分布的光线,又能够达到防止藏污纳垢、擦拭清理更方便以及便于光线扩散膜贴附结合的实用进步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光透镜结构,所述导光透镜是一种用于导引扩散发 光二极管(LED)发出光线的结构体,且特别是指一种该透镜的发光二极管容 置空间内壁设有曲形导光面的创新设计。
技术介绍
据查, 一般发光二极管(LED)是由一透镜封装,该透镜通常为半球体形, 可将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出的光线加以集中,但也因此,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发 光局限于其光轴附近的范围,造成凝聚状的刺眼光点,因此应用于各式光源灯 具产品时,通常必须再借助导光板或导光透镜构件以获得均匀的光亮效果,然 而,若将发光二极管直接布设于导光板下方,由于发光二极管面积极小,因此 需要使用相当多数量的发光二极管;另一种则是采用侧光式架构,利用发光二 极管由导光板边缘提供其光亮,然而此种侧光式架构当所须光源面积较大时, 能够传达至导光板中间区域的光能量便会相对递减,因此其光源的面积大小即 受到局限。针对上述问题,有业者开发出改良式的导光透镜结构,其相关专利如台 湾专利证书号1261654的《镜体及应用镜体之均匀发光之发光二极管》专利技术专 利,该专利提供了一种作用面为连续曲面的镜体,该镜体的作用面(即光线导 出面)中央为一凹处而界定出一发散面,该发散面外侧则为一聚光面,其厚度 由内侧朝外逐渐增加;以此将发光二极管靠近光轴附近的高光强度分布光线, 透过折射方式加以发散而远离光轴,使发光二极管能够发出较大面积且均匀分 布的光线;但是,此种现有结构于实际使用中发现仍存在下述问题1、 该现有结构用以达到折射光线效果的连续曲面设置于其镜体的作用面 (即外端面),如此一来,由于该作用面呈凹凸不平状,且所述镜体的作用面应用于各式光源灯具时通常为外露部位,因此容易藏污纳垢,有擦拭清理不方 便的问题。2、 由于其镜体的作用面为连续曲面,呈凹凸不平状,在生产过程中如名夂在 其作用面表面再覆设一光线扩散膜以进一步强化光线均匀效果时,将因为欠缺 平整的贴附面而存在难以实施的问题,实为缺憾。针对上述现有LED导光透镜结构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如何研发出一种能够 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构造,实为有待相关业界加以思索突破的目标及方向。由此,专利技术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目 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均匀导光的LED导光透镜结构,以解决现 有导光透镜结构设计上将其折射光线的曲面部设于镜体外部作用面而仍旧存 在的容易藏污纳垢、擦拭清理不方便以及难以贴附光线扩散膜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均匀导光的LED 导光透镜结构,所述导光透镜为一立体的透光体,包括 一光线导出面,设于 导光透镜的外侧部;至少一LED投射空间,设于导光透镜的内侧部,所述LED 容置于所述LED投射空间,所述LED投射空间的内端界定形成一内壁与LED 间隔对应;以及设于该LED投射空间内壁的曲形导光面,该曲形导光面包括 位于中央的内凹状发散区域,以及位于该内凹状发散区域外围的凸状聚光区 域,所述内凹状发散区域的厚度由内侧往外递增,所述凸状聚光区域的厚度则 由内侧往外递减。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 上述方案中,所述光线导出面的表面结合有一光线扩散膜。2、 上述方案中,所述LED投射空间于导光透镜内侧部为单组设置或为复 数組间隔分布排列设置。3、 上述方案中,所述LED投射空间呈复数组间隔分布排列设置时,各组 LED投射空间为相互对齐或相互错开设置。4、 上述方案中,所述导光透镜的内侧部、外侧部之间侧边部位设有锥状侧壁。5、 上述方案中,所述光线导出面为一平整面或为一弧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均匀导光的LED导光透镜结构,所述导光透镜为一立体的透光体,包括 一光线导出面,设于 导光透镜的外侧部;以及设于所述导光透镜内侧部的曲形导光面,所述曲形导 光面包括位于中央的内凹状发散区域,以及位于所述内凹状发散区域外围的凸 状聚光区域,所述内凹状发散区域的厚度由内侧往外递增,所述凸状聚光区域 的厚度则由内侧往外递减。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 上述方案中,所述光线导出面的表面结合有一光线扩散膜。2、 上述方案中,所述导光透镜的内侧部、外侧部之间侧边部位i殳有锥状侧壁。3、上述方案中,所述光线导出面为一平整面或为一弧面。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主要在于所述导光透镜包括 一光线导 出面,设于导光透镜外侧部,所述光线导出面为一平整面或为一弧面;LED 投射空间,设于导光透镜内侧部,供LED对位容置其中,LED投射空间内端 界定形成一内壁可与LED间隔对应; 一曲形导光面,设于所述内壁,该曲形 导光面包括位于中央的内凹状发散区域,以及位于内凹状发散区域外围的凸状 聚光区域;借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技术对照先前技术而言,有以下优点第一、由于所述曲形导光面为设于LED投射空间内壁的内置式设计,故导 光透镜的外侧部可设为光线导出面的平整状态,以此使导光透镜能够导出较大 面积且均匀分布的光线,还能够达到防止藏污纳垢、擦拭清理更加方便的实用 进步性。第二、借由所述曲形导光面设于LED投射空间内壁,导光透镜外侧部设为 光线导出面的结构设计,使导光透镜能够导出较大面积且均匀分布的光线,且 其光线导出面的平整面形态更便于光线扩散膜贴附结合。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导光透镜与LED的分解剖视图; 附图2为本技术导光透镜与LED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3为本技术导光透镜的导光效果示意图; 附图4为本技术导光透镜结构另 一实施例附图5为本技术导光透镜的光线导出面可再结合一光线扩散膜的实施 例附图6为本技术LED 4殳射空间分布形态实施例图一;附图7为本技术LED投射空间分布形态实施例图二;附图8为本技术导光透镜结构形态另一实施例图。上述附图中10、导光透^:; IOB、导光透^:; 11、外侧部;12、内测部; 12B、内测部;20、光线导出面;30、 LED容置空间;31、内壁;40、 LED; 50、曲形导光面;51、内凹状发散区域;52、凸状聚光区域;60、光线扩散膜; 70、锥状侧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 一种可均匀导光的LED导光透镜结构,如图1、图2所示,所述导光透镜为一立体的透光体,包括 一光线导出 面20,设于导光透镜10的外侧部11,所述光线导出面20设为一平整面或为 一弧面;至少一LED投射空间30,设于导光透镜10的内侧部12,以供LED40对 位容置于其中,所述LED投射空间30的内端界定形成一内壁31与LED间隔 对应;以及设于所述内壁31的曲形导光面50,该曲形导光面50包括位于中央的内凹 状发散区域51,以及位于所述内凹状发散区域51外围的凸状聚光区域52,其 中,所述内凹状发散区域51的厚度由内侧往外递增,所述凸状聚光区域52 的厚度由内侧往外递减。藉由上述结构组成设计,现就本技术的使用状态说明如下如图3所示,借由所述LED投射空间30的内壁31设有曲形导光面50的 结构设计,使LED40所发出的光线接近其光轴L区域,能够藉由该曲形导光 面50中央的内凹状发散区域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均匀导光的LED导光透镜结构,所述导光透镜为一立体的透光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光线导出面,设于导光透镜的外侧部; 至少一LED投射空间,设于导光透镜的内侧部,所述LED容置于所述LED投射空间,所述LED投射空间的内端 界定形成一内壁与LED间隔对应; 以及设于该LED投射空间内壁的曲形导光面,该曲形导光面包括位于中央的内凹状发散区域,及位于该内凹状发散区域外围的凸状聚光区域,所述内凹状发散区域的厚度由内侧往外递增,所述凸状聚光区域的厚度则由内侧往外 递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振奇何信威张中彦黄子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力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