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泥超高压脱水输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8861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泥超高压脱水输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解决了煤泥含水率较高和输送困难的问题。分配器内筒固定安装在套筒壳体内;内腔锥筒固定在分配器内筒内;套筒壳体通过辅动喷孔与分配器内筒的左侧连通,套筒壳体通过助动喷孔与分流导料通道连通;分配器内筒与煤泥水管路连接;助动接管与套筒壳体连接;外壳套装固定在混合器内筒上;喷流腔室通过喷孔与混合器内筒连通;喷流接管安装在外壳上,喷流接管与喷流腔室相连;分流导料通道与混合器内筒连接,混合器内筒与煤泥脱水机连接;增压水箱与增压水泵连接,增压水泵与煤泥脱水机连接,增压水支管路与增压水总管路连接;助动接管和喷流接管均与增压水支管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泥超高压脱水输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1、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国民经济有了迅猛的发展,煤炭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2022年全国原煤产量45.6亿吨、同比增长9%,创历史新高,全国煤炭消费量增长 4.3%,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56.2%。2023年1-6月中国原煤累计产量达到219350.7万吨,累计增长11%。基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两大目标任务,煤炭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体能源。随着我国原煤入选比例的不断提高,由此产生的副产品——煤矸石和煤泥等低热值煤燃料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加,未来随着煤炭产量的增长以及入选率的进一步提高,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煤燃料的产生量也将进一步增大。我国煤泥的产量由2012年的1.5亿t增长到2022年的2.15亿t,煤泥利用量由2012年的0.28亿t增长到2022年的0.51亿t。但我国煤泥整体利用率基本均低于25%,大量煤泥山沟或山谷堆放填埋,不但浪费资源,还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大力发展低热值煤泥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对煤泥、煤矸石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煤泥超高压脱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煤泥水储存仓、脱水输送主系统和增压系统;脱水输送主系统包括煤泥输送泵、助动分配器、喷流混合器、煤泥脱水机、齿辊破碎机和成品煤泥场;煤泥水储存仓的出料口与煤泥输送泵的进口连接,煤泥输送泵的出口与煤泥水管路连接;煤泥脱水机的干煤泥出口与齿辊破碎机的进口连接,齿辊破碎机的出口与成品煤泥场连接;助动分配器包括分配器内筒、套筒壳体、助动接管和内腔锥筒;分配器内筒固定安装在套筒壳体内;内腔锥筒固定在分配器内筒内,将分配器内筒的右侧分隔成至少两条分流导料通道;分配器内筒上开设有助动喷孔和辅动喷孔, 套筒壳体通过辅动喷孔与分配器内筒的左侧连通,套筒壳体通...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煤泥超高压脱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煤泥水储存仓、脱水输送主系统和增压系统;脱水输送主系统包括煤泥输送泵、助动分配器、喷流混合器、煤泥脱水机、齿辊破碎机和成品煤泥场;煤泥水储存仓的出料口与煤泥输送泵的进口连接,煤泥输送泵的出口与煤泥水管路连接;煤泥脱水机的干煤泥出口与齿辊破碎机的进口连接,齿辊破碎机的出口与成品煤泥场连接;助动分配器包括分配器内筒、套筒壳体、助动接管和内腔锥筒;分配器内筒固定安装在套筒壳体内;内腔锥筒固定在分配器内筒内,将分配器内筒的右侧分隔成至少两条分流导料通道;分配器内筒上开设有助动喷孔和辅动喷孔, 套筒壳体通过辅动喷孔与分配器内筒的左侧连通,套筒壳体通过助动喷孔与分流导料通道连通;分配器内筒的进口与煤泥水管路连接;助动接管的出口与套筒壳体连接;喷流混合器包括混合器内筒、外壳和喷流接管;外壳套装固定在混合器内筒上,外壳和混合器内筒之间形成一个喷流腔室;混合器内筒上设置喷孔,喷流腔室通过喷孔与混合器内筒连通;喷流接管安装在外壳上,喷流接管的出口与喷流腔室相连;分流导料通道的出口与混合器内筒的进口连接,混合器内筒的出口与煤泥脱水机的煤泥水入口连接;增压系统包括增压水箱、增压水泵、增压水总管路和增压水支管路;增压水箱的出口与增压水泵的进口连接,增压水泵的出口通过增压水总管路与煤泥脱水机的增压水入口连接,增压水支管路与增压水总管路连接;助动接管和喷流接管均与增压水支管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超高压脱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煤泥水储存仓的回流口上连接有回流管路,回流管路与煤泥水管路连接,在回流管路上安装有输送回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超高压脱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陈永辉虞启义李杰徐泽民闫鹏袁青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