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锦纶大生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8842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锦纶大生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锦纶纤维领域。所述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锦纶大生物纤维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制备荞麦叶提取液、制备丝兰提取液、制备多孔基础载体、氨基化处理、改性处理、负载、制备功能性母粒、纺丝。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锦纶大生物纤维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具有抗氧化功能的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与锦纶纤维的结合性能,有效避免在酸性染色过程中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稳定性降低,易失活的问题;以及有效避免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影响染色效果,发生染色不均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提高锦纶纤维的耐水洗性能和物理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锦纶纤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锦纶大生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锦纶纤维,英文名称polyamide,学名聚酰胺,又称尼龙(nylon),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种合成纤维,其专利技术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化学家卡罗瑟斯及其科研小组所创制。锦纶纤维的耐磨性极高,居各类织物之首,比棉花的耐磨性高约10倍,比羊毛的耐磨性高约20倍;在混纺面料中少量添加一些锦纶纤维,就可以大大提高面料的耐磨性。同时,锦纶纤维还具有良好的强度、弹性及吸湿性,在将锦纶纤维拉伸至103-106%时,弹性回复率可达100%,采用其制成的织物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和拉力,成衣的穿着感受及触感均比涤纶面料服装优异。现有技术中,锦纶纤维在服装、工业生产、医疗等领域内均有应用,在服装领域中,锦纶纤维因其耐磨性、强度和弹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制作运动服、户外服装、内衣、袜子等。此外,锦纶纤维还可以与其他纤维混纺,制作各种风格的服装。在工业生产领域中,锦纶纤维的高强度和高耐磨性使其成为工业用布的理想选择,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帘子布、缆绳、传送带、渔网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锦纶大生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制备荞麦叶提取液、制备丝兰提取液、制备多孔基础载体、氨基化处理、改性处理、负载、制备功能性母粒、纺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锦纶大生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多孔基础载体中,将第二液体投入至第一液体后的室温搅拌时间为50-60min;静置时间为20-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锦纶大生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化处理中,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75-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锦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锦纶大生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制备荞麦叶提取液、制备丝兰提取液、制备多孔基础载体、氨基化处理、改性处理、负载、制备功能性母粒、纺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锦纶大生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多孔基础载体中,将第二液体投入至第一液体后的室温搅拌时间为50-60min;静置时间为20-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锦纶大生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化处理中,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75-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锦纶大生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处理中,己二酰氯、氨基化载体、1,2-乙二硫醇、三乙胺的重量比为4-4.2:25-26:0.5-0.55:0.9-0.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锦纶大生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中,升温至35-40℃后的保温搅拌时间为5-6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锦纶大生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荞麦叶提取液的方法为,荞麦叶经冻干、粉碎至粒度为1700-1800目的荞麦叶粉;将荞麦叶粉投入至10-12倍重量的乙醇溶液中,进行第一次超声提取,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元龙刘翠刘彦明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瑞银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