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机后气囊舱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8212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0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靶机后气囊舱安装结构,包括后气囊舱、角片和加强梁,所述后气囊舱和所述加强梁固定在蒙皮上,所述后气囊舱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和所述后气囊舱之间连接有角片。在所述后气囊舱的两侧增加设置加强梁,并利用角片将所述后气囊舱和所述加强梁连接,如果是在风比较大的天气,气囊弹出后容易被吹开,不能保证正好垫在机腹下方,这时机腹着地可能会损坏蒙皮,直接由蒙皮传载力。后气囊舱通过角片和口盖周围的加强梁进行连接,将受力载荷通过角片过渡到加强梁,而后通过加强梁传递出去分散传递给前后的框,不至于后气囊舱受力过大而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靶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靶机后气囊舱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靶机追求更高的性能,会选择机腹进气的方式,这样在最需要增加动力的大仰角飞行时进气效率很高,而且结构紧凑,可以不含进气道整流结构,既节省了空间又降低了飞机结构重量。进气道和发动机之间的空间一般会安装燃油系统的设备,同时还会有靶机的推力杆结构等,为了更远的航程,靶机会增大油箱的体积,会导致后舱留给回收时使用的后气囊舱的空间非常有限,且后气囊舱还有容积的要求,就会安装起来更加得困难。

2、在试飞的时候,天气可能会影响靶机的回收,如果是在风比较大的天气,气囊弹出后容易被吹开,不能保证正好垫在机腹下方,这时机腹着地可能会损坏蒙皮,直接由蒙皮传载,不能将力分散出去传递给前后的框,导致后气囊舱很容易受力后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后气囊舱受力易损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靶机后气囊舱安装结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2、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靶机后气囊舱安装结构,包括后气囊舱、角片和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靶机后气囊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气囊舱(1)、角片(2)和加强梁(3),所述后气囊舱(1)和所述加强梁(3)固定在蒙皮(4)上,所述后气囊舱(1)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梁(3),所述加强梁(3)和所述后气囊舱(1)之间连接有角片(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靶机后气囊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片(2)包括固定部(5)和过渡部(6),所述过渡部(6)两端均设置有分别固定在加强梁(3)和所述后气囊舱(1)上的固定部(5),所述过渡部(6)和所述固定部(5)之间具有圆弧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靶机后气囊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机后气囊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气囊舱(1)、角片(2)和加强梁(3),所述后气囊舱(1)和所述加强梁(3)固定在蒙皮(4)上,所述后气囊舱(1)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梁(3),所述加强梁(3)和所述后气囊舱(1)之间连接有角片(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靶机后气囊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片(2)包括固定部(5)和过渡部(6),所述过渡部(6)两端均设置有分别固定在加强梁(3)和所述后气囊舱(1)上的固定部(5),所述过渡部(6)和所述固定部(5)之间具有圆弧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靶机后气囊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3)的高度小于所述后气囊舱(1)的高度,所述过渡部(6)两端的固定部(5)包括位于所述过渡部(6)上方的上侧固定部(7)和位于所述过渡部(6)下方的下侧固定部(8),所述上侧固定部(7)固定在所述后气囊舱(1)上,所述下侧固定部(8)固定在所述加强梁(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靶机后气囊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气囊舱(1)材质为复合材料,一体成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靶机后气囊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权越高文举王莹莹王晓龙汤兆鑫杨金日秦臻刘大勇王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士官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