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水盾构废弃浆渣资源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8820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浆渣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泥水盾构废弃浆渣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箱,过滤箱呈上端开口的壳体状,过滤箱底部开设有用于过滤浆渣的多个第一筛孔,过滤箱上设置有排料机构,排料机构用于将浆渣中粒径大于第一筛孔的物料从过滤箱中排出;过滤箱正下方设有用于收集从第一筛孔中流出浆渣的进料漏斗,进料漏斗正下方固定有上端呈开口状的圆筒,进料漏斗下端伸入圆筒内,且进料漏斗下端设有开关阀;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降低处理后浆渣中的含水量,同时有效压缩被甩干后浆渣的体积,便于后续过程中对经资源化处理后的浆渣进行运输处理,实现对浆渣进行资源化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浆渣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泥水盾构废弃浆渣资源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在进行盾构法隧道施工时,常常会在挖掘过程中产生大量泥水混合物,其中含有大量粒径不同的石块和其他杂质。这些浆渣对施工效率和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会占用大量的施工空间,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也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为了确保盾构沿线环境的安全以及盾构顺利掘进,需要对进浆控制泥浆指标,排出泥浆进行泥水分离处理;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通过过滤的方式对废弃浆渣中进行固相和液相进行分离,但现有技术中大多存在着浆渣中固相和液相的分离程度较低,处理后的残余浆渣含水量较高,且残余浆渣体积较大,存在着不便于后续输送运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水盾构废弃浆渣资源化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多存在着浆渣中固相和液相的分离程度较低,处理后的残余浆渣含水量较高,且残余浆渣体积较大,存在着不便于后续输送运输等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泥水盾构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水盾构废弃浆渣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箱(100),其特征在于,过滤箱(100)呈上端开口的壳体状,过滤箱(100)底部开设有用于过滤浆渣的多个第一筛孔(101),过滤箱(100)上设置有排料机构(200),排料机构(200)用于将浆渣中粒径大于第一筛孔(101)的物料从过滤箱(100)中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水盾构废弃浆渣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压饼机构(600)包括滑动连接于甩干筒(501)内的底压盘(601),甩干筒(501)底部安装有绕圈中心轴线呈环形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伸缩气缸(602),第一伸缩气缸(602)输出端的驱动杆穿过甩干筒(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水盾构废弃浆渣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箱(100),其特征在于,过滤箱(100)呈上端开口的壳体状,过滤箱(100)底部开设有用于过滤浆渣的多个第一筛孔(101),过滤箱(100)上设置有排料机构(200),排料机构(200)用于将浆渣中粒径大于第一筛孔(101)的物料从过滤箱(100)中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水盾构废弃浆渣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压饼机构(600)包括滑动连接于甩干筒(501)内的底压盘(601),甩干筒(501)底部安装有绕圈中心轴线呈环形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伸缩气缸(602),第一伸缩气缸(602)输出端的驱动杆穿过甩干筒(501)并与其滑动连接,第一伸缩气缸(602)输出端的驱动杆均与底压盘(601)下端固定,第一伸缩气缸(602)下端均与圆筒(400)内侧底面接触,甩干筒(501)正上方设有连接条(603),连接条(603)下端固定有竖直向下放置的第二伸缩气缸(604),第二伸缩气缸(604)输出端的驱动杆下端固定有顶压盘(605),顶压盘(605)与甩干筒(501)呈同轴线放置,且顶压盘(605)直径与甩干筒(501)内侧直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泥水盾构废弃浆渣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滑杆(701)和第一螺杆(702),第一滑杆(701)和第一螺杆(702)呈同轴向放置,且第一滑杆(701)和第一螺杆(702)一端均与圆筒(400)远离排料槽(402)端的周壁转动连接,第一滑杆(701)和第一螺杆(702)另一端均穿过排料槽(402),圆筒(400)远离排料槽(402)端的外侧周壁上固定有安装座,第一螺杆(702)靠近安装座端连接有第二转动电机(703),第二转动电机(703)与安装座固定,第一螺杆(702)上套设有螺纹连接的推动板(704),第一滑杆(701)穿过推动板(704)并与其滑动连接,连接条(603)与推动板(704)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泥水盾构废弃浆渣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推动板(704)位于顶压盘(605)靠近第二转动电机(703)的一端,推动板(704)下端面与甩干筒(501)上端面齐平,且推动板(704)远离第二转动电机(703)端的周壁与顶压盘(605)周壁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秀婷黄习习陈健王学哲李硕程倩倩黄斌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城市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