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夹式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7957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03
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耳夹式耳机,包括:发声部,被配置为佩戴时插入佩戴者的耳甲腔,发声部包括:壳体,具有容置腔;第一声音驱动器和第二声音驱动器,共同容纳在容置腔内,第一声音驱动器的第一振膜和第二声音驱动器的第二振膜之间形成第一传声通道;出声孔,位于壳体上,出声孔与第一传声通道声学连通并导出第一声音驱动器和第二声音驱动器产生的声音;抵接部,被配置为佩戴时抵接佩戴者的耳后;耳挂,被配置为佩戴时绕过佩戴者的对耳轮和耳轮,连接发声部和所述抵接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发声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夹式耳机


技术介绍

1、随着声学输出技术的发展,声学装置(例如,耳机)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可以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配合使用,以便于为佩戴者提供听觉功能。耳夹式耳机是一种新型的耳机类型,其通常体积小巧,可夹持在佩戴者的耳轮附近使用。佩戴耳夹式耳机时会将发声部伸入耳甲腔中,其不会堵塞耳道的特性可以保证室外场景的安全性,而且相较于入耳式耳机在佩戴舒适性上更好。然而,受限于耳甲腔的体积,对耳夹式耳机的发声部的体积存在诸多限制,一定程度上导致耳夹式耳机存在音量不足,音质不理想等问题。

2、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耳夹式耳机,以提高耳夹式耳机的输出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夹式耳机,包括:发声部,被配置为佩戴时插入佩戴者的耳甲腔,所述发声部包括:壳体,具有容置腔;第一声音驱动器和第二声音驱动器,共同容纳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声音驱动器的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声音驱动器的第二振膜之间形成第一传声通道;出声孔,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出声孔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夹式耳机,所述耳挂具有第一对称面,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对称面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相对所述第一对称面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夹式耳机,所述耳挂具有第一对称面,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相对第二对称面对称,所述第一对称面和所述第二对称面之间形成小于45度的倾斜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夹式耳机,所述出声孔相对第三对称面对称,所述第三对称面垂直于所述耳甲腔内壁,所述第一对称面与所述第三对称面之间形成小于45度的倾斜角。</p>

5.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夹式耳机,所述耳挂具有第一对称面,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对称面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相对所述第一对称面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夹式耳机,所述耳挂具有第一对称面,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相对第二对称面对称,所述第一对称面和所述第二对称面之间形成小于45度的倾斜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夹式耳机,所述出声孔相对第三对称面对称,所述第三对称面垂直于所述耳甲腔内壁,所述第一对称面与所述第三对称面之间形成小于45度的倾斜角。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耳夹式耳机,所述佩戴者佩戴所述耳夹式耳机时,所述出声孔完全位于所述第一对称面更靠近所述佩戴者耳垂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夹式耳机,所述第一传声通道为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的共用前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崔超杰钟雷袁伟杰文小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