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肠术后引流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87120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胃肠术后引流器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引流器技术领域,包括负压罐,所述负压罐顶端连通有用于胃肠引流的引流管和用于为负压罐内部提供负压的负压管,所述负压罐顶部设有用于对负压罐顶部进行密封的负压罐密封组件;所述负压罐内部设有用于过滤引流液体中块状物的过滤防堵组件,所述过滤防堵组件延伸出负压罐密封组件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过滤筐内部底端设置成上凸形的弧面并在其底部开设多个用于过滤的通孔,使得液体能够穿过该通孔,块状物则能够沿着该弧面移动到过滤筐内部边缘的位置,以防止堵塞,再利用步进电机驱动弧形刮刀在过滤筐内部底端进行转动,用于刮掉堆积的块状物,以避免堵塞通孔影响过滤,从而能够提高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引流器,具体为一种胃肠术后引流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胃肠外科手术后病人常带有各种引流管,如用于胃肠减压的引流管、用于腹腔引流的引流管以及留置的尿管等。胃肠手术中放置的引流大致可分为被动性引流和主动性引流。被动性引流主要有烟卷引流、潘氏管、乳胶引流管。被动性引流效果较差,烟卷和潘氏管放置24小时后,可被大网膜包裹与腹膜腔隔离,失去引流作用。主动性引流为常用的负压引流。引流方法为将单腔、双腔、多腔引流管连于负压吸引装置以达到持续或间歇引流,还可经多腔管进行冲洗,其引流效果优于被动引流,为胃肠手术首选。被动引流多作为预防性引流。对胃肠手术后的残端漏、吻合口漏,主动引流具有较为可靠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引流方法,需将引流管一端置于病灶处、另一端与负压引流器内部连通,利用负压引流器在引流管内产生负压,使病灶处的液体能够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自动流入负压引流器中,达到引流的效果。其中所使用的负压引流器如现有技术公开号cn115887801a中所示,该技术方案中的负压引流器除了能够用于提供负压,还能够利用滤网过滤掉引流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胃肠术后引流器,包括负压罐(1),所述负压罐(1)顶端连通有用于胃肠引流的引流管(6)和用于为负压罐(1)内部提供负压的负压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罐(1)顶部设有用于对负压罐(1)顶部进行密封的负压罐密封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肠术后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刮刀(73)顶端一侧固定有竖杆(74),所述竖杆(74)顶端固定有连接杆(75),所述连接杆(75)顶部开设有方形插孔(76),所述方形插孔(76)内部插接有方形插杆(77),所述方形插杆(77)顶端固定有转轴(78),所述转轴(78)顶端设有驱动转轴(78)转动的步进电机(7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肠术后引流器,包括负压罐(1),所述负压罐(1)顶端连通有用于胃肠引流的引流管(6)和用于为负压罐(1)内部提供负压的负压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罐(1)顶部设有用于对负压罐(1)顶部进行密封的负压罐密封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肠术后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刮刀(73)顶端一侧固定有竖杆(74),所述竖杆(74)顶端固定有连接杆(75),所述连接杆(75)顶部开设有方形插孔(76),所述方形插孔(76)内部插接有方形插杆(77),所述方形插杆(77)顶端固定有转轴(78),所述转轴(78)顶端设有驱动转轴(78)转动的步进电机(79),通过步进电机(79)驱动转轴(78)带动连接杆(75)、竖杆(74)和弧形刮刀(73)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肠术后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刮刀(73)的竖截面为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胃肠术后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罐密封组件(3)包括罩在负压罐(1)顶端的罐盖(31),所述罐盖(31)内部加工有环形隔板,所述罐盖(31)内壁与环形隔板之间设有密封圈(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雷姜英健徐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市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