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混凝土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梁与预制变刚度楼板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预制楼板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把竖向荷载传递到梁或墙,而且要传递水平地震力和风荷载给抗侧力体系。预制楼板符合我国推行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施方式。工程中会遇到预制混凝土楼板与钢梁相结合的情况。
2、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一种变刚度预制楼板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楼板之间的整体性,可传递整体地震力,但是尚未给出变刚度预制楼板连接钢梁的具体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梁式支座与预制楼板连接构造,该连接构造通过在梁板节点处设置附加筋及节点后浇等技术措施,可有效提升整体抗震性和钢梁与预制楼板的连接性能,降低自重作用下对钢梁的扭矩,而且可免底模或少底模,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连接构造具有力学性能好、制作简单、施工快速、绿色环保等优势。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预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梁与预制变刚度楼板连接构造,包括有变刚度预制楼板、预制梁(4)、梁连接件(6)、附加钢筋(5)、后浇料(3),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刚度预制楼板包括预制楼板和翼板(7);所述预制楼板包括有预制楼板混凝土(1)、预制楼板钢筋(2);所述翼板(7)包括翼板钢筋(8)和翼板混凝土(9);所述预制楼板钢筋(2)有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包括横向钢筋(2.1)和纵向钢筋(2.2);所述横向钢筋(2.1)和纵向钢筋(2.2)相互正交或者斜交;所述上部横向钢筋(2.1)伸出预制楼板混凝土(1)侧面;所述翼板(7)位于预制楼板侧面,对应布置;所述翼板混凝土(9)顶面不高于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梁与预制变刚度楼板连接构造,包括有变刚度预制楼板、预制梁(4)、梁连接件(6)、附加钢筋(5)、后浇料(3),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刚度预制楼板包括预制楼板和翼板(7);所述预制楼板包括有预制楼板混凝土(1)、预制楼板钢筋(2);所述翼板(7)包括翼板钢筋(8)和翼板混凝土(9);所述预制楼板钢筋(2)有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包括横向钢筋(2.1)和纵向钢筋(2.2);所述横向钢筋(2.1)和纵向钢筋(2.2)相互正交或者斜交;所述上部横向钢筋(2.1)伸出预制楼板混凝土(1)侧面;所述翼板(7)位于预制楼板侧面,对应布置;所述翼板混凝土(9)顶面不高于下部横向钢筋(2.1)的顶面,与预制楼板混凝土(1)共同浇筑为一体;所述翼板钢筋(8)有钢筋网,包括翼板横向钢筋(8.1)和翼板纵向钢筋(8.2);所述翼板横向钢筋(8.1)与预制楼板下部横向钢筋(2.1)相互连接为一体或者是由预制楼板下部横向钢筋(2.1)延伸而成;所述预制梁(4)为钢梁、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梁或预制混凝土梁;所述翼板(7)的端部在预制梁(4)上或紧邻预制梁(4);所述附加钢筋(5)包括横向附加钢筋(5.1)和纵向附加钢筋(5.2);所述横向附加钢筋(5.1)与预制楼板的上部的横向钢筋(2.1)相连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搭接;所述梁连接件(6)的一端与预制梁(4)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者栓接;所述后浇料(3)包裹附加钢筋(5)、预制楼板的横向钢筋(2.1)和梁连接件(6),形成后浇块(3);所述后浇块连接预制梁(4)和预制变刚度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与预制变刚度楼板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横向钢筋(8.1)伸出翼板混凝土(9)侧面,伸入预制梁(4)上部,被后浇料(3)包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梁与预制变刚度楼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