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抗菌稀土功能材料及稀土抗菌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587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抗菌稀土功能材料及稀土抗菌织物,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是将三聚氰胺、高锰酸钾与纳米氧化镧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氧气氛围下升温,搅拌均匀后得到中间态化合物;步骤2是将所述的中间态化合物与硝酸混合后,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得到粗品;步骤3是将所述的粗品进行一次离心、抽滤后,得到滤饼,将所述的滤饼分散在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二次离心,得到沉淀;步骤4是将所述的沉淀进行烘干、煅烧后得到所述的高抗菌稀土功能材料La@CN。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抗菌稀土功能材料通过添加到织物中,能够显著提升织物的抗菌性能,根据抗菌测试结果,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能够达到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织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抗菌稀土功能材料及稀土抗菌织物


技术介绍

1、细菌是一种人类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且分布最广泛的微生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适应性极强、繁殖速度极快。尤其是是一些有害的致病菌对人体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它们不仅会通过直接接触加剧伤口感染和病情恶化,还会通过污染周围环境(如水、食物、空气、衣服等)间接性侵入人体并导致疾病。

2、而纺织物及相关产品,作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功能性用品,由于其自身微孔结构,极易吸附沾染微生物,而且伴随人体表面适宜的温湿度,分泌的油脂、汗液等,这为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创造了有利环境。因此,通过稀土材料开发功能性纺织品已成为此领域研发人员的热门关注点。

3、抗菌织物开发的技术途径主要有四种:化学改性技术、物理改性技术、抗菌剂掺杂到纺丝浆料中纺丝和复合纺丝技术。在目前生产中抗菌剂掺杂到纺丝浆料中生产出抗菌纱线纺丝是开发抗菌纺织物的主要手段。

4、化学接枝技术是将抗菌基团接枝到纤维大分子的分子链上使其具有抗菌性。物理改性技术是将纤维表面粗糙化和微孔化,在纺丝过程中把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抗菌稀土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菌稀土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的三聚氰胺、高锰酸钾、纳米氧化镧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5-0.7:3.0-3.6;所述的步骤1中的升温步骤的温度为60-80℃;所述的步骤1中的搅拌步骤为磁力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抗菌稀土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氧化镧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成:将六水合硝酸镧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后得到硝酸镧溶液,将氨水和氯化铵溶液加入至去离子水终,混合均匀后得到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抗菌稀土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菌稀土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的三聚氰胺、高锰酸钾、纳米氧化镧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5-0.7:3.0-3.6;所述的步骤1中的升温步骤的温度为60-80℃;所述的步骤1中的搅拌步骤为磁力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抗菌稀土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氧化镧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成:将六水合硝酸镧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后得到硝酸镧溶液,将氨水和氯化铵溶液加入至去离子水终,混合均匀后得到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将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缓慢加入到硝酸镧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的混合溶液转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成后经离心后得到所述的纳米氧化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抗菌稀土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六水合硝酸镧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2.5-3.0;所述的氨水的质量浓度为10-25%,氯化铵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25%,所述的氨水、氯化铵溶液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2:8-10;所述的加热步骤的温度为180-220℃,反应的时间为10-12小时;所述的离心步骤的速率为8000-10000 rpm/10 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菌稀土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丕智张春霞刘岗崔鸿亮李璐阚丽欣王钰马肖王晓娟荣启龙唐学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