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力式压差旁通流量平衡阀及多个蓄冷装置并联运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85773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力式压差旁通流量平衡阀,水力调节锥活动设置在阀体内,内挡圈设置在阀体内壁一端,内挡圈一侧的阀体内壁中设置有第一叉臂,水力调节锥尾部的调节锥运动导杆活动卡设在第一叉臂上,调节锥运动导杆外套设有压缩弹簧;内挡圈内径小于水力调节锥的尾锥外径。当阀前和阀后无压差时,阀门处于待机状态,压缩弹簧恢复原长的弹力将水力调节锥顶在内挡圈上,依靠密封垫圈实现密封;在阀门参与运行时,此阀门利用阀前水流大于阀后水流的压差推动水力调节锥动作,使压缩弹簧压缩,水力调节锥从内挡圈上脱离,阀前的部分水流经由阀门流至阀后,进而平衡阀前和阀后的水流压差;无需其他能源带动执行机构完成调节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蓄冷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自力式压差旁通流量平衡阀及多个蓄冷装置并联运行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工程实践中,为了适应场地条件并提高设备互备带来的安全性,较多水蓄冷系统会配置2个及以上数量的蓄冷装置。相对常见的是多个形式完全一样的蓄冷装置并联运行。

2、对于形式完全一样的多个蓄冷装置并联运行的场景,由于单个蓄冷装置均逐一沿着冷冻水母管的敷设就近引出支管接入工作循环,多个蓄冷装置的流入支管与母管对接点和循环泵出口的距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做到完全相同,相应的其流出支管距离循环泵入口的距离同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做到完全相同。管道距离直接对应于水力压降,这会给各个蓄冷装置的资用压头带来差异,相应产生各个蓄冷装置在并联运行的过程中,其进口流量和出口流量均互不相同的情况。

3、工作流量的差异会导致斜温层在容器内上下运动的速度产生差异。以释冷工况为例,实际工作流量大的容器中斜温层运动速度更快,将先于实际工作流量小的容器中的斜温层到达容器下部的出水管,这会提前触发自动控制系统结束释冷工况,而此时工作流量相对略小的蓄冷容器内储存的冷量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力式压差旁通流量平衡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内挡圈(3)、水力调节锥(4)、密封垫圈(6)、外丝压盘(7)、压缩弹簧(8)、调节锥运动导杆(9)和第一叉臂(13),所述阀体(1)为筒状,所述水力调节锥(4)沿所述阀体(1)的长度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所述内挡圈(3)垂直于所述水力调节锥(4)运动方向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壁一端,所述内挡圈(3)一侧的所述阀体(1)内壁中平行设置有所述第一叉臂(13),所述水力调节锥(4)尾部的所述调节锥运动导杆(9)活动卡设在所述第一叉臂(13)上,所述第一叉臂(13)与所述水力调节锥(4)尾部之间的所述调节锥运动导杆(9)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力式压差旁通流量平衡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内挡圈(3)、水力调节锥(4)、密封垫圈(6)、外丝压盘(7)、压缩弹簧(8)、调节锥运动导杆(9)和第一叉臂(13),所述阀体(1)为筒状,所述水力调节锥(4)沿所述阀体(1)的长度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所述内挡圈(3)垂直于所述水力调节锥(4)运动方向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壁一端,所述内挡圈(3)一侧的所述阀体(1)内壁中平行设置有所述第一叉臂(13),所述水力调节锥(4)尾部的所述调节锥运动导杆(9)活动卡设在所述第一叉臂(13)上,所述第一叉臂(13)与所述水力调节锥(4)尾部之间的所述调节锥运动导杆(9)外套设有所述压缩弹簧(8);所述内挡圈(3)内径小于所述水力调节锥(4)的尾锥外径,以使所述水力调节锥(4)可通过所述压缩弹簧(8)弹力将其锥面上的密封垫圈(6)与所述内挡圈(3)相抵卡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力式压差旁通流量平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调节锥(4)尾端通过外丝压盘(7)在锥体内压实有密度调节介质(5),所述密度调节介质(5)为憎水轻质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力式压差旁通流量平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背离所述内挡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子祁梅健范庆鲍财良吴松玲胡军沈舒舒杨汉龚嘉诚金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浙能德清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