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通气扩张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5757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通气扩张带,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基带、扩张带和调节带,所述基带为一体成型具有弹性且质韧装置,基带的外表面对称缝接固定有扩张带,扩张带底座外表面分别对称固定贴附有调节带,调节带远端设有调节带粘贴部;底座内表面上分别设有撑扩器,扩张带在调节带的压敷下,向外向上提动钩塞,当使两扩张带粘贴部环绕套装在头部并固定粘贴在一起时,能够同时向外上提拉扩张带底座上的钩塞,从而通过钩塞尾钩部实现对鼻阈的扩张。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简单,易于佩戴和拆卸,通过外部物理力量直接扩张前鼻孔,无需进行药物或者手术,能够通过扩大鼻阈和前鼻孔而实现改善和提高鼻腔的通气功能,从而解决因该部位狭窄而引起的鼻塞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鼻通气扩张带


技术介绍

1、在鼻前庭的皮肤与固有鼻腔之黏膜交界处的外侧部分,相当于下侧鼻软骨外侧脚的上缘处,有一弧形隆起,称为鼻阈。与鼻阈相对应的内侧之鼻中隔和外下方的鼻腔底部也呈皱襞样隆起,共同围成前鼻孔,即内孔区。内孔区较前鼻孔微小,为鼻前庭的内界和最狭窄处,对鼻的呼吸功能有重要影响。

2、前鼻孔具有瓣膜的功能,因此又称为鼻瓣区,鼻瓣区狭窄可引起鼻塞和鼾症,重者可造成osas。针对鼻源性鼾症目前文献中报道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鼻前庭炎、药物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等)、手术治疗(鼻中隔矫正术、鼻甲部分切除术、鼻甲低温消融/激光术、鼻甲粘膜下骨性切除术等),鼻部手术可能造成鼻腔粘膜变性或受损伤,导致有的患者或出现鼻通气过度、鼻腔干燥、结痂、出血等生理功能障碍表现或主观症状无改善,甚至发生鼻腔粘连、鼻腔狭窄等并发症,致使患者长期受鼻炎困扰,降低了生活质量。

3、鉴于传统术式对鼻腔功能的影响,有报道探索新的术式,在解决鼻阈狭窄的情况下保留鼻腔功能,鼻腔内操作扩大鼻瓣区:从鼻内粘膜下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通气扩张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带(1),以及对称固定缝接在基带两侧的扩张带(2)和调节带(3),所述扩张带(2)内端靠近鼻翼两侧分别连接底座(201),自由端斜向上延伸且尾部设有扩张带粘贴部(202);所述底座内表面固定有撑扩器(4),所述撑扩器包括固定于底座上的囊袋(401),且囊袋内匹配套装有钩塞(402),所述钩塞的尾钩部(4022)钩接至鼻翼根内侧;所述调节带(3)包括连接部(301),连接部的内侧边分别固定缝接在基带两侧,使连接部覆盖在扩张带底座(201)的外表面,调节带远端设有调节带粘贴部(302);当使两侧调节带粘贴部(302)环绕套装在头部并固定粘贴在一起时,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通气扩张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带(1),以及对称固定缝接在基带两侧的扩张带(2)和调节带(3),所述扩张带(2)内端靠近鼻翼两侧分别连接底座(201),自由端斜向上延伸且尾部设有扩张带粘贴部(202);所述底座内表面固定有撑扩器(4),所述撑扩器包括固定于底座上的囊袋(401),且囊袋内匹配套装有钩塞(402),所述钩塞的尾钩部(4022)钩接至鼻翼根内侧;所述调节带(3)包括连接部(301),连接部的内侧边分别固定缝接在基带两侧,使连接部覆盖在扩张带底座(201)的外表面,调节带远端设有调节带粘贴部(302);当使两侧调节带粘贴部(302)环绕套装在头部并固定粘贴在一起时,能够同时向外向上提拉扩张带底座上的钩塞(402),从而通过钩塞尾钩部(4022)实现对鼻阈的扩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通气扩张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包括前带部(101)、侧带部(102)、容纳区(103)以及上带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杰李娜李晓娜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