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板、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5582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板、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其中,换热板包括:板主体(100),板主体(100)包括换热区域和传热区域;液冷管路(110),设于换热区域,用于与换热区域进行热交换;传热结构(120),包括传热部(121)和换热部(122);传热部(121)设于传热区域,传热部(121)能够实现与传热区域间的热传导;换热部(122)能够实现与传热部(121)间的热传递,且换热部(122)能够与液冷管路(110)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热交换。该换热板通过传热结构(120)的传热部(121)进行吸热和传热,将靠近传热区域的高温吸收,然后在换热部(122)放热,最后热量被液冷管路(110)带走,实现了电芯的均温冷却,大大提升电芯可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新能源,具体涉及一种换热板、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中国新能源车进入到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整体来看,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逐步提升;而在增速方面,新能源车渗透率增速逐渐趋缓,下游市场需求减弱。这意味着对于整体产业而言,想要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份额,需要提高整车性能的提升以及成本的下降。

2、其中,动力电池作为整车中最重要的系统,占整车成本30%~40%,其在技术、产品上的发创新与突破对整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电池端整体发展沿革来看,目前动力电池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安全性能问题,且在续航上已普遍突破600公里,甚至可突破1000公里,逐步化解续航焦虑。

3、因而能够有效打破终端里程焦虑、补能焦虑,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成为当前提升电动化渗透率的重要维度,快充成为众多企业加码布局的技术场景。但是,超快充工况对热管理提出更严苛要求,电芯产热激增且电芯间热量累积不可避免。此时受限于电芯导热系数,常用模组底部冷却策略换热面积有限,局部冷却产生的电芯温差恶化电芯可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用于在一工作状态贴合电芯(200)的竖直表面以实现与电芯(200)间的热传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路在所述换热板处于工作状态时竖直布置,所述蒸发段位于所述冷凝管路的底端,所述冷凝段位于所述冷凝管路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路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冷凝管路的蒸发段之间通过均温管路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用于在一工作状态贴合电芯(200)的竖直表面以实现与电芯(200)间的热传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路在所述换热板处于工作状态时竖直布置,所述蒸发段位于所述冷凝管路的底端,所述冷凝段位于所述冷凝管路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路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冷凝管路的蒸发段之间通过均温管路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冷凝管路具有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所述蒸发段。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路的内壁设有毛细管路,所述毛细管路沿所述冷凝管路的延伸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100)用于在一工作状态贴合电芯(200)的竖直表面,所述换热区域为所述板主体(100)处于工作状态时的上部区域,所述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泽刘勇韩劼成张曦彤张纯纯
申请(专利权)人: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