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境修复,具体为一种土壤原位生物修复自动循环注入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土壤污染防治包括两种途径:场地修复和风险管控。其中,场地修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根据修复实施模式来划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可分为原位和异位两大类。纵观现有的修复模式选择,原位修复技术因其具有低扰动、二次污染风险较低、修复成本相对低廉等优势,已成为污染场地修复的首选,而且近几年的原位修复技术在实际场地修复工程中的应用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2、原位生物注入技术是借用一定的设备将生物药剂注入地下,通过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降解,将污染物分解成毒性较低或无毒物质的一种方法,目前,原位生物注入技术在国内已经有工程应用,但是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土壤污染的程度将药物注入不同深度的土壤中,从而需要将多根注入管首尾相接然后插入土壤中,传统的注入管均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导致注入管之间拆装时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将其转动,增加了注入管之间拆装时的烦琐程度以及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
...【技术保护点】
1.土壤原位生物修复自动循环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土壤修复的配制罐(1)、第一注入管(2)和第二注入管(3),所述第一注入管(2)的一端和配制罐(1)的出液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注入管(3)的一端和第一注入管(2)远离出液管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注入管(3)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和第一注入管(2)快速拆装的拆装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原位生物修复自动循环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7)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和滑块(8)相适配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和滑块(8)顶部连接的复位弹簧(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
...【技术特征摘要】
1.土壤原位生物修复自动循环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土壤修复的配制罐(1)、第一注入管(2)和第二注入管(3),所述第一注入管(2)的一端和配制罐(1)的出液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注入管(3)的一端和第一注入管(2)远离出液管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注入管(3)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和第一注入管(2)快速拆装的拆装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原位生物修复自动循环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7)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和滑块(8)相适配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和滑块(8)顶部连接的复位弹簧(6)。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卫江,娄军杰,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中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