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降温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528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20
本技术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移动降温室,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内室,所述内室上设有用于将高压气体转换成冷气和热气的涡流管、与所述涡流管连接以此释放冷气的气流导向室,所述壳体外侧壁上设有与增压装置连接以此提供高压气体的高压气体输送管、与所述涡流管连接以此释放热气的散热装置,所述壳体底部还设有用于带动所述壳体移动且具有自锁功能的移动装置。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移动降温室在采矿场地或井下矿工作业面等临时工作场所,设施无法接入电源,导致移动降温室无法使用的问题,用户通过在内室上设置涡流管,涡流管通过涡流效应将高压气体转换成冷气和热气,冷气释放到内室,从而达到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具体是一种移动降温室


技术介绍

1、移动降温室是一种用于在需要降低环境温度且可随时移动的设施。移动降温室可以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特别是在高温天气或没有气候控制设备的场所。此外,移动降温室对于一些特定行业和活动来说至关重要,如在施工现场、采矿场地和井下矿工工作面等临时工作场所,移动降温室可以提供凉爽和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传统的移动降温室通常由一个可移动的结构、隔热材料、制冷装置、通风设备和温度控制器等组成,但目前大多数移动降温室因在采矿场地或井下矿工作业面等临时工作场所,电力无法到达,导致移动降温室无法使用,工人普遍面临热害问题,严重影响工人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2、本技术即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的移动降温室在采矿场地或井下矿工作业面等临时工作场所,设施无法接入电源,导致移动降温室无法使用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2、一种移动降温室,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内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降温室,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内室(2),所述内室(2)上设有用于将高压气体转换成冷气和热气的涡流管(3)、与所述涡流管(3)连接以此释放冷气的气流导向室(4),所述壳体(1)外侧壁上设有与增压装置连接以此提供高压气体的高压气体输送管(5)、与所述涡流管(3)连接以此释放热气的散热装置(6),所述壳体(1)底部还设有用于带动所述壳体(1)移动且具有自锁功能的移动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降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管(3)包括与高压气体输送管(5)连接相通的高压气体输入部(31)、分别位于涡流管(3)两端的冷气输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降温室,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内室(2),所述内室(2)上设有用于将高压气体转换成冷气和热气的涡流管(3)、与所述涡流管(3)连接以此释放冷气的气流导向室(4),所述壳体(1)外侧壁上设有与增压装置连接以此提供高压气体的高压气体输送管(5)、与所述涡流管(3)连接以此释放热气的散热装置(6),所述壳体(1)底部还设有用于带动所述壳体(1)移动且具有自锁功能的移动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降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管(3)包括与高压气体输送管(5)连接相通的高压气体输入部(31)、分别位于涡流管(3)两端的冷气输出部(32)和热气输出部(33),所述冷气输出部(32)和气流导向室(4)连接相通,所述热气输出部(33)和散热装置(6)连接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降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气体输入部(31)位于涡流管(3)上靠近冷气输出部(32)一端围绕所述涡流管(3)外周侧壁设置,所述高压气体输入部(31)上设有与所述高压气体输送管(5)连接相通的第一开口(311),所述涡流管(3)沿所述高压气体输入部(31)周向分布间隔设有数个第一通孔(3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降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输出部(32)靠近所述气流导向室(4)一端的端面圆心上设有与气流导向室(4)相通的第二通孔(3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降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输出部(33)位于涡流管(3)靠近散热装置(6)一端设有朝所述冷气输出部(32)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有杰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