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511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19
本技术提供一种吸氧面罩,包括面罩本体、扩散器和整流部件;所述面罩本体上设置有贯穿其前后两端的开放性气孔;所述面罩本体上设置有贯穿其表面的扩散器,扩散器两端开口且中空设置;所述扩散器外部端口上连接有进气部件;进气部件与所述扩散器相连通;气体经过所述进气部件一侧开口进入,再通过进气部件另一侧开口并途经扩散器进入到面罩本体内部;所述整流部件位于扩散器内部,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面罩本体固定到患者面部。本技术提供一种吸氧面罩,佩戴起来舒适性高,同时采用开放式设计,和外界空气互通,能避免患者二次吸入过量二氧化碳,同时可以与空气混合湿化,无需对氧气再进行湿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吸氧面罩


技术介绍

1、吸氧即吸入氧气。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氧疗主要是缓解缺氧的一种方法。适量吸氧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2、现有的吸氧工具常见有两种:(1)鼻氧管,虽能定向供氧,但长时带舒适度不足,鼻饲时由于占用鼻腔孔位,供氧量会降低,且呼吸微弱者在用鼻腔出气时会与进气产生湍流,严重时会导致二氧化碳在体内的堆积;且会造成氧气的额外浪费。

3、(2)封闭式面罩,未考虑流体力学,虽能定向供氧,但供氧时不能同时进行鼻饲,且长时带舒适度不足,呼吸微弱者在用鼻腔出气时会与进气产生湍流,严重时会导致二氧化碳在体内的堆积,发生危险;且会造成洋气的额外浪费。

4、上述技术无论是鼻饲还是封闭式面罩,都需要对氧气进行加湿,保持对患者鼻腔黏膜的湿度,避免过度干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吸氧工具佩戴舒适度差、容易让患者体内堆积二氧化碳、需要配合氧气湿化才能使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吸氧面罩。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吸氧面罩,包括面罩本体、扩散器和整流部件;

4、所述面罩本体上设置有贯穿其前后两端的开放性气孔;

5、所述面罩本体上设置有贯穿其表面的扩散器,扩散器两端开口且中空设置;

6、所述扩散器外部端口上连接有进气部件;进气部件与所述扩散器相连通;气体经过所述进气部件一侧开口进入,再通过进气部件另一侧开口并途经扩散器进入到面罩本体内部;

7、所述整流部件位于扩散器内部,且整流部件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部件一端插接固定,

8、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面罩本体固定到患者面部。

9、在上述实施例中,首先面罩本体上设有开放性气孔,让面罩内外直接互通;气体从进气部件进入,从另一端进入到扩散器中;扩散器面朝患者嘴部设置,与并与外界空气混合湿化,患者呼吸混合后的氧气,吸氧浓度可以根据进入进气部件中的氧流量来改变;在患者呼吸时,整流部件可以改变气流流向,避免混合气体直接朝口腔和鼻腔吹,导致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干燥,造成患者不适;在呼气时,开放的气孔可以让患者快速将二氧化碳排出,不会出现堆积的情况。

10、优选的,所述开放性气孔包括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和第三气孔,其中,

11、所述第三气孔至少为两个,两个第三气孔分别设置在所述面罩本体鼻翼位置的两侧;所述第二气孔至少为两个,两个第二气孔分别设置在所述面罩本体嘴部位置的两侧;所述第二气孔贯穿设于所述面罩本体嘴部位置的两侧;所述第一气孔贯穿设于面罩本体嘴部位置的下方。

12、优选的,所述扩散器和所述面罩本体一体注塑成型。

13、优选的,所述进气部件包括连接管、出气管和加速通道;所述出气管与扩散器的外部端相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进气通道,出气管的内部设置有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通过加速通道相连通,且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内径均大于加速通道。

14、上述实施例中,气体具体加速原理参照拉法尔管设计,其具体原理为气体通过一个封闭的管道中注入稀薄流体(通常是氢气或氧气),然后通过一个窄的喉部加速,也就是本申请中的加速通道,产生高速气流,当这个高速气流通过喷嘴的小孔时,它会被加速并喷出,采用该结构目的是让喷出的氧气可以充分和空气混合,避免喷出速度不够造成氧气从开放式气孔中快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节氧。

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在轴向上设置有多组防滑凸纹。

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出气管的外部端口侧面预留有扩散器安装槽,所述出气管的外部端口插入扩散器中,且扩散器的外部端口通过扩散器安装槽与所述出气管卡接。

17、优选的,所述整流部件整体呈伞形;整流部件包括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为螺旋板结构,第一导向结构在所述整流部件的主体侧壁上沿轴向螺旋分布;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为片状,所述第二导向结构面朝面罩本体设置。

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为内凹的半球形,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的开口端面朝面罩本体设置。

1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整流部件背离第二导向结构的一侧设置有整流部件连接头;整流部件连接头插入所述出气管内部并与出气管插接固定。

20、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为绑带,绑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面罩本体两端固定连接。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2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氧面罩,采用开放式面罩进行吸氧,在吸氧时保证吸氧浓度的同时,不会感觉闷,提高舒适性;由于采用氧气和空气混合,同时采用整流部件避免氧气直吹鼻腔黏膜,在湿度上无需加湿;同时开放式设计可以避免二氧化碳回流,导致二氧化碳在体内堆积;同时该吸氧面罩相对于现有文丘里吸氧面罩,可使相同的氧流量下耗氧量更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本体(1)、扩散器(2)和整流部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性气孔包括第一气孔(11)、第二气孔(12)和第三气孔(13),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器(2)和所述面罩本体(1)一体注塑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件(3)包括连接管(31)、出气管(32)和加速通道(33);所述出气管(32)与扩散器(2)的外部端相连接;所述连接管(31)的内部设置有进气通道(311),出气管(32)的内部设置有出气通道(321);所述进气通道(311)和出气通道(321)通过加速通道(33)相连通,且进气通道(311)和出气通道(321)内径均大于加速通道(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1)的外侧壁在轴向上设置有多组防滑凸纹(3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32)的外部端口侧面预留有扩散器安装槽(322),所述出气管(32)的外部端口插入扩散器(2)中,且扩散器(2)的外部端口通过扩散器安装槽(322)与所述出气管(32)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部件(4)整体呈伞形;整流部件(4)包括第一导向结构(42)和第二导向结构(43);所述第一导向结构(42)为螺旋板结构,第一导向结构(42)在所述整流部件(4)的主体侧壁上沿轴向螺旋分布;所述第二导向结构(43)为片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43)为内凹的半球形,所述第二导向结构(43)的开口端面朝面罩本体(1)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部件(4)背离第二导向结构(43)的一侧设置有整流部件连接头(41);整流部件连接头(41)插入所述出气管(32)内部并与出气管(32)插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绑带(5),绑带(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面罩本体(1)两端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本体(1)、扩散器(2)和整流部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性气孔包括第一气孔(11)、第二气孔(12)和第三气孔(13),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器(2)和所述面罩本体(1)一体注塑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件(3)包括连接管(31)、出气管(32)和加速通道(33);所述出气管(32)与扩散器(2)的外部端相连接;所述连接管(31)的内部设置有进气通道(311),出气管(32)的内部设置有出气通道(321);所述进气通道(311)和出气通道(321)通过加速通道(33)相连通,且进气通道(311)和出气通道(321)内径均大于加速通道(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1)的外侧壁在轴向上设置有多组防滑凸纹(3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32)的外部端口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绍红翁兆国袁晟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慧呼吸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