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起球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8481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防起球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混合面料进行前处理后,备用;(2)将步骤(1)中前处理后的混合面料置于抗起球整理液中,先于40~55℃下处理10~60min,随后脱水、烘干后,得预处理面料,备用;(3)将步骤(2)所得预处理面料置于抗菌整理液中,于50~65℃下浸轧1~4h,浸轧完成后依次经预烘干、烘焙、洗涤、晾干处理,即得抗菌防起球面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抗菌防起球面料,兼具抗菌和抗起球双重功能,性能佳,且使用的原料较为常见,成本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面料制备,具体涉及一种抗菌防起球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改善,在纺织领域上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不再单单是简单的遮体保暖、耐用实惠等实用性,高质美观、个性独特、环保时尚、日新月异已然成为当代人们对纺织品追求的热点。快节奏的推陈出新、每个季度有每个季度的时尚单品成为了纺织服装行业的新趋势。高效化、多样化也成为了纺织企业制胜的关键,减小产品周期、缩短纺织工艺流程成为许多纺织企业的研究方向。

2、无论是哪种纤维,都存在着起球的倾向性,因此,在面料制备过程中,对于面料的抗起球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使用2d树脂或改性2d树脂对面料进行处理,但是其容易残留甲醛,造成潜在的健康安全隐患。

3、此外,在面料的制作过程中,透气性、抗皱、抗菌等性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抗菌性能,各种纳米抗菌、抑菌面料被大量的推向市场。现有技术中,如专利文献cn102477640a提供了一种抗菌面料及其加工方法,经丝采用纳米竹碳纤维和涤纶纤维加捻的低捻复合纱线为原料,纬丝采用纳米银纤维和涤纶纤维加捻的低捻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防起球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起球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前处理至少包括织布、碱减量处理、定型处理、染色处理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面料由涤纶纤维和莫代尔纤维混纺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起球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浴比为1:10~20,抗起球整理液由柠檬酸和次亚磷酸钠复配而成,其中,柠檬酸的浓度为8~10g/L,次亚磷酸钠的浓度为8~12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起球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酒石酸溶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防起球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起球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前处理至少包括织布、碱减量处理、定型处理、染色处理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面料由涤纶纤维和莫代尔纤维混纺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起球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浴比为1:10~20,抗起球整理液由柠檬酸和次亚磷酸钠复配而成,其中,柠檬酸的浓度为8~10g/l,次亚磷酸钠的浓度为8~12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起球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酒石酸溶液的浓度为0.06~0.2mmol/l;累托石和酒石酸溶液的用量比为1g:4~10ml;搅拌处理温度为常温,处理时间为2~8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起球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甲酰胺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30%,一次改性累托石和甲酰胺溶液的用量比为1g:8~12ml;加热温度为50~60℃,搅拌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爱花宁再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港欣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