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气管道及用于氧化亚硅包碳的包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8416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1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气管道及用于氧化亚硅包碳的包覆装置,包括吸气管道内沿进气方向依次设置有碰撞组件、过滤网、吹扫组件和阻挡组件;碰撞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吸气管道进口端顶壁的碰撞板Ⅰ、转动连接在吸气管道进口端底壁的碰撞板Ⅱ;吹扫组件包括通有正压气体的喷吹头,喷吹头朝向吸气管道的进口端;阻挡组件包括均转动连接在吸气管道内壁面上的阻挡板Ⅰ和阻挡板Ⅱ;当吸气管道进气时,含尘气体中的部分物料通过碰撞板Ⅰ和碰撞板Ⅱ碰撞掉落,还有一部分物料通过过滤网沉积在吸气管道内,实现了拦截物料的作用;当停止进气后,吹扫组件将沉积在吸气管道内的物料吹出,保证了物料的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除尘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吸气管道及用于氧化亚硅包碳的包覆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来源极其关键。传统负极材料石墨容量普遍在360mah·g-1左右,成为了限制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瓶颈。在负极材料方面,硅负极材料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理想备选材料。其具有传统石磨负极材料近10倍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1)。但硅在嵌锂-脱锂过程中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约400%),以及硅的导电率偏低(仅10-3s·cm-1),目前难以大规模商用。氧化亚硅(siox)初始嵌锂容量约2100~2500mah·g-1,但在循环性能上比相比硅负极材料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

2、针对硅氧材料的导电性以及体积效应的缺陷,研究者普遍采取碳类材料与硅氧材料进行复合。一方面,碳材料普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对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导性具有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硅氧与碳材料的复合可以有效地缓冲硅氧锂化/脱锂化过程中的体积效应,进而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3、在商业化的氧化亚硅包碳中,提高亚硅包碳收率是推广商业化的重要一步。物料本身性质、工艺参数、设备都是极为重要的。氧化亚硅包碳的常用设备为cvd包覆炉,在包覆过程中,除尘器是作为控压和净化空气的关键设备。但是在工业生产中被除尘器吸走的物料也是造成了工业浪费,所以对除尘器吸气模组进行改善是重要的一环。对氧化亚硅包碳相关设备的优化是促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规模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气管道及用于氧化亚硅包碳的包覆装置,旨在通过碰撞回落、过滤拦截和吹扫回落的方式对含尘气体内的物料进行充分回收,减少物料流失。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本申请提供一种吸气管道,所述吸气管道的横截面为矩形;

4、所述吸气管道内沿进气方向依次设置有碰撞组件、过滤网、吹扫组件和阻挡组件;

5、所述碰撞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吸气管道进口端顶壁的碰撞板ⅰ、转动连接在所述吸气管道进口端底壁的碰撞板ⅱ;

6、所述吹扫组件包括通有正压气体的喷吹头,所述喷吹头朝向所述吸气管道的进口端;

7、所述阻挡组件包括均转动连接在所述吸气管道内壁面上的阻挡板ⅰ和阻挡板ⅱ;

8、当吸气管道进气时,所述碰撞板ⅰ和碰撞板ⅱ均转动至右侧呈倾斜开口状,所述阻挡板ⅰ和阻挡板ⅱ均转动至右侧呈开口状;

9、当停止进气后,所述碰撞板ⅰ和碰撞板ⅱ均转动至左侧呈水平状,所述阻挡板ⅰ和阻挡板ⅱ均转动至竖直关闭状。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吸气管道的进口端为斜切面,使得所述碰撞板ⅱ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碰撞板的连接端ⅰ的右侧;

11、当吸气管道进气时,所述碰撞板ⅱ的右端位于所述碰撞板ⅰ的右侧,所述碰撞板ⅰ与所述吸气管道的夹角大于所述碰撞板ⅱ与所述吸气管道的夹角。

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碰撞板ⅰ与所述吸气管道管壁形成的夹角范围为60°-180°,所述碰撞板ⅱ与所述吸气管道管壁形成的夹角范围为45°-180°;

13、所述阻挡板ⅰ/ⅱ与所述吸气管道管壁形成的最大夹角为90°。

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碰撞板ⅰ、碰撞板ⅱ、阻挡板ⅰ和阻挡板ⅱ均通过转动轴转动,每个所述转动轴分别传动连接有电机。

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碰撞板ⅰ与转动轴垂直的板面距离小于所述碰撞板ⅱ与转动轴垂直的板面距离。

1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过滤网的目数为3000目。

1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吸气管道的外围套设有电路安装套筒。

1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碰撞板ⅰ、碰撞板ⅱ、过滤网、阻挡板ⅰ和阻挡板ⅱ均由不锈钢制成。

19、本申请同时提供一种用于氧化亚硅包碳的包覆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吸气管道、以及包覆炉和除尘器;

20、所述吸气管道的进口端位于所述包覆炉内,所述吸气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除尘器的进气口以密封方式连通。

21、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22、1、当吸气管道进气时,含尘气体中的部分物料通过碰撞板ⅰ和碰撞板ⅱ碰撞掉落回包覆炉内,还有一部分物料通过过滤网沉积在吸气管道内,实现了拦截物料的作用;

23、2、当停止进气后,吹扫组件将沉积在吸气管道内的物料吹回至包覆炉内,保证了物料的回收。

24、综上所述,本申请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物料回收,减少了物料流失,因此提高了亚硅包碳收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道的横截面为矩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道的进口端为斜切面,使得所述碰撞板Ⅱ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碰撞板的连接端Ⅰ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板Ⅰ与所述吸气管道管壁形成的夹角范围为60°-180°,所述碰撞板Ⅱ与所述吸气管道管壁形成的夹角范围为45°-1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板Ⅰ、碰撞板Ⅱ、阻挡板Ⅰ和阻挡板Ⅱ均通过转动轴转动,每个所述转动轴分别传动连接有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板Ⅰ与转动轴垂直的板面距离小于所述碰撞板Ⅱ与转动轴垂直的板面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的目数为3000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道的外围套设有电路安装套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板Ⅰ、碰撞板Ⅱ、过滤网、阻挡板Ⅰ和阻挡板Ⅱ均由不锈钢制成。

9.一种用于氧化亚硅包碳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吸气管道、以及包覆炉和除尘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道的横截面为矩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道的进口端为斜切面,使得所述碰撞板ⅱ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碰撞板的连接端ⅰ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板ⅰ与所述吸气管道管壁形成的夹角范围为60°-180°,所述碰撞板ⅱ与所述吸气管道管壁形成的夹角范围为45°-1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板ⅰ、碰撞板ⅱ、阻挡板ⅰ和阻挡板ⅱ均通过转动轴转动,每个所述转动轴分别传动连接有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宁田志远宋信信邓欢岳敏
申请(专利权)人:碳一新能源杭州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