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智能堵漏桥塞及其堵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8367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工程井下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智能堵漏桥塞及其堵漏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上部中心管和下部中心管,上部中心管与下部中心管通过螺纹连接连通,便于上部中心管与下部中心管的分离。上部中心管内部设置有浮阀系统,在注入流体只能单向通过,防止液体反流。下部中心管外壁固定套设有上部自膨胀胶筒和下部自膨胀胶筒,自膨胀胶筒膨胀后可将该装置固定在井内泄漏通道处,同时形成环空空间。下部中心管端部密封,下部中心管上开设有若干下部管孔道,下部管孔道位于上部自膨胀胶筒和下部自膨胀胶筒之间,从而将本装置内部通道、环空空间和泄漏通道连通,便于后期的注胶加压,密封泄漏通道。该装置结构简单,堵漏稳定可靠,堵漏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工程井下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智能堵漏桥塞及其堵漏方法


技术介绍

1、桥塞是油气井井下封层的重要工具,现有的桥塞往往是机械式,需要通过井口投球、打压、卡瓦受力后才能坐封,当需要解封时需要下入钻具进行磨铣,这些工序耗时耗力,成本较高,在下入钻具磨铣时也容易磨损套管。然而,最危险的工况是桥塞橡胶密封位置有贯穿地层与井筒的裂缝,当桥塞坐封时裂缝入口被暂时堵住,一旦解封后地层裂缝依然存在,可能造成后续钻塞时无法循环工作液,甚至解封瞬间的激动压力造成恶性漏失、井涌、井喷等重大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机械式桥塞与可溶桥塞都无法避免。如果需要先采取堵漏措施,如膨胀管、化学试剂、水泥、爆炸式等,再循环洗井,最后桥塞坐封的话,又会导致工序复杂,成本较高,同时这些堵漏方式都是仅仅作用套管的裂缝入口或近井筒范围,地层深层的裂缝填堵效果较差,一次性凑效的概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井下智能堵漏桥塞及其堵漏方法,该装置结构简单,堵漏效果好,该堵漏方法工序简单,易于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智能堵漏桥塞,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中心管(7)和下部中心管(11),上部中心管(7)与下部中心管(11)通过螺纹连接连通,上部中心管(7)内部设置有浮阀系统(26),下部中心管(11)外壁固定套设有上部自膨胀胶筒(9)和下部自膨胀胶筒(10),下部中心管(11)端部密封,下部中心管(11)上开设有若干下部管孔道(12),下部管孔道(12)位于上部自膨胀胶筒(9)和下部自膨胀胶筒(10)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智能堵漏桥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阀系统(26)包括内镦粗顶板(22),内镦粗顶板(22)固定设置在上部中心管(7)端部,内镦粗顶板(22)开设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智能堵漏桥塞,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中心管(7)和下部中心管(11),上部中心管(7)与下部中心管(11)通过螺纹连接连通,上部中心管(7)内部设置有浮阀系统(26),下部中心管(11)外壁固定套设有上部自膨胀胶筒(9)和下部自膨胀胶筒(10),下部中心管(11)端部密封,下部中心管(11)上开设有若干下部管孔道(12),下部管孔道(12)位于上部自膨胀胶筒(9)和下部自膨胀胶筒(10)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智能堵漏桥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阀系统(26)包括内镦粗顶板(22),内镦粗顶板(22)固定设置在上部中心管(7)端部,内镦粗顶板(22)开设有通孔,上部中心管(7)内部固定设置有弹性部件(19),弹性部件(19)与内镦粗顶板(22)之间设置有浮阀端盖(17),浮阀端盖(17)半径大于内镦粗顶板(22)的通孔的半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下智能堵漏桥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中心管(7)内部固定设置有浮阀基座(16),弹性部件(19)固定设置在浮阀基座(16)上,浮阀基座(16)上开设有若干浮阀孔道(2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下智能堵漏桥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易升刘向斌张晓川崔健赵晗韩礼红杨尚谕申昭熙樊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