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约编译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目标代码运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83183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4 21:05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合约编译方法,包括:编译前端确定目标智能合约中的目标持久化元素;编译前端将各目标持久化元素分别声明为全局变量并生成全局变量记录信息;编译前端将目标智能合约转换为对应的第一中间代码;编译前端生成目标智能合约的运行环境初始化配置信息并转换为对应的第二中间代码,运行环境初始化配置信息记载有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内存空间内划分有栈区、全局变量区和堆区,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将全局变量的编码数据拷贝至全局变量区;编译前端将全局变量记录信息转化为对应的第三中间代码;编译前端将中间代码集发送至编译后端;编译后端对中间代码集进行编译生成对应的目标代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合约编译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目标代码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应用成为趋势。在智能合约源码层面,需要持久化记录一些元素(称为持久化元素),以保证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现有的编译方法在对持久化元素的进行编译时会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合约编译方法,所述编译方法基于编译系统,所述编译系统包括软件分离的编译前端和编译后端,所述编译方法包括:

2、所述编译前端确定所述目标智能合约中的目标持久化元素;

3、所述编译前端将各所述目标持久化元素分别声明为全局变量,并生成全局变量记录信息,所述全局变量记录信息记载有各全局变量的声明信息、各全局变量分别所占用空间大小以及内存空间进行初始化时所划分出的全局变量区的空间大小;

4、所述编译前端将目标智能合约转换为对应的第一中间代码;

5、所述编译前端生成目标智能合约的运行环境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合约编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译方法基于编译系统,所述编译系统包括软件分离的编译前端和编译后端,所述编译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合约编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持久化元素包括:状态变量、字符串常量和/或内嵌字节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合约编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译前端将各所述目标持久化元素分别声明为全局变量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合约编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编译前端确定所述目标智能合约中的目标持久化元素之前,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合约编译方法,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合约编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译方法基于编译系统,所述编译系统包括软件分离的编译前端和编译后端,所述编译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合约编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持久化元素包括:状态变量、字符串常量和/或内嵌字节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合约编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译前端将各所述目标持久化元素分别声明为全局变量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合约编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编译前端确定所述目标智能合约中的目标持久化元素之前,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合约编译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合约编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编译前端将中间代码集发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修杰万琛周杰肖灵董逢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