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氨贮槽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82418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4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合成氨生产液氨贮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氨贮槽压力平衡控制装置。技术问题如下:液氨经泵加压输送至中继槽后因不会释放不凝性气体,无法维持压力平衡。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氨贮槽压力平衡控制装置,空分装置的空分氮气总管通过二级减压装置连接中继液氨贮槽;第一级减压装置中设置有第一仪表自动控制阀组,第一仪表自动控制阀组的阀组后集中压力信号为P1,第一仪表自动控制阀组通过P1自动调节阀后压力;第一级减压装置后串联第二级减压装置;第二级减压装置中设置有第二仪表自动控制阀组,第二仪表自动控制阀组的阀组后集中压力信号为P2,第二仪表自动控制阀组通过P2自动调节阀后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合成氨生产液氨贮存,尤其涉及一种液氨贮槽压力平衡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1、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在生产过程中为贮存方便,通常通过常温加压以液态形式贮存于液氨贮槽中。

2、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可利用生产装置与液氨贮槽间的压差,将合成氨装置冷交及氨分来液氨通过减压装置排放至成品液氨贮槽,然后通过加压泵将成品液氨送到液氨中继槽,再通过液氨中继槽将液氨送到后续生产工序或外售。在上述过程中液氨中继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控制液氨中继槽与前后工序适宜的液氨进出压差才能实现液氨的平稳输送,即:储存液氨时,要降低液氨贮槽压力;外送液氨时要提升液氨贮槽压力。

3、目前液氨贮槽压力平衡控制存在的问题是,生产的液氨在减压排至液氨贮槽的过程中会因减压释放其中溶解的绝大部分不凝性气体(如氢气、氮气、甲烷等),使氨贮槽压力升高;液氨经泵加压输送至中继槽后则不会释放不凝性气体,无法维持压力平衡,影响了氨储存工段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氨贮槽压力平衡控制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氨贮槽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空分中压氮气通过减压装置连接中继液氨贮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氨贮槽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分装置的空分中压氮气总管通过二级减压装置连接中继液氨贮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氨贮槽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分装置的空分氮气总管通过第一级减压装置将氮气压力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氨贮槽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减压装置中设置有第一仪表自动控制阀组(1),所述第一仪表自动控制阀组(1)的阀组后集中压力信号为P1,所述第一仪表自动控制阀组(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氨贮槽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空分中压氮气通过减压装置连接中继液氨贮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氨贮槽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分装置的空分中压氮气总管通过二级减压装置连接中继液氨贮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氨贮槽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分装置的空分氮气总管通过第一级减压装置将氮气压力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氨贮槽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减压装置中设置有第一仪表自动控制阀组(1),所述第一仪表自动控制阀组(1)的阀组后集中压力信号为p1,所述第一仪表自动控制阀组(1)通过p1自动调节阀后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氨贮槽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仪表自动控制阀组(1)包括自动调节阀门和旁路阀,所述第一仪表自动控制阀组(1)的自动调节阀门前后均设置有根部阀,自动调节阀门与其前后的根部阀之间设置有放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中旭徐建华吴勃东赵沁乐刘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湘渝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