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面板以及利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器件的显示面板等平面显示面板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随着oled产品的发展,高屏占比、窄边框的需求日益突出,现有产品中为实现窄边框,将下边框弯折到背离显示面的一侧,然而在弯折过程中,背离柔性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至少解决显示模组中柔性显示面板弯折后易损伤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具有出光侧,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3、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连续设置的显示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能够向所述显示部背离所述出光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具有出光侧,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沿所述保护层与所述偏光片排列方向排列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包括第一连接端与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偏光片连接,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偏光片之间具有释压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偏光片一体成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具有出光侧,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沿所述保护层与所述偏光片排列方向排列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包括第一连接端与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偏光片连接,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偏光片之间具有释压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偏光片一体成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粘接层和第一功能层组,所述第一粘接层背离所述第一功能层组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区域固定,所述连接部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粘接层和第二功能层组,所述第二粘接层背离所述第二功能层组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区域固定,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二粘接层一体成型,所述释压间隙形成于所述第一功能层组与所述第二功能层组之间,和/或,所述释压间隙形成于所述第一功能层组与所述第二功能层组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二粘接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组和所述第二功能层组厚度相同,所述释压离间隙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功能层组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释压间隙靠近所述偏光片的一端在所述偏光片上的正投影为直线;或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粘接层和第一功能层组,所述第一粘接层背离所述第一功能层组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区域固定,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粘接层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偏光片的厚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偏光片相互独立设置,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所述连接部沿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与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之间的尺寸与所述偏光片的厚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材质包括聚对苯二甲酸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高亮,石慧男,李非凡,杜永强,雷爽,张浩,杨洋,李鑫,张旋,林帅,党博谭,陈越,张仲瑞,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