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结构工程,具体涉及一种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物传统硬抗的抗震技术正逐步遭淘汰,“以柔克刚”的隔震技术越来越重要。橡胶隔震支座作为建筑物隔震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能吸收地震波80%左右的能量向上部结构传播,极大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
2、橡胶隔震支座既要满足隔震效果(结构在多遇地震下减震幅度尽可能大),又要控制隔震层的位移(隔震层在强震下的最大侧移尽量小),两者存在一定矛盾,如何兼顾两者,更进一步提高橡胶隔震支座在结构中的隔震性能,成为大家研究的关注点。
3、传统橡胶隔震支座有如下不足:隔震层在大震作用下会产生过大的位移而破坏,致使上部结构发生倾覆失稳,可靠性不高。
4、公开号为cn117386040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隔震层阻尼调节装置,属于隔震建筑
,包括安装在下部基础上的基座以及通过固定座横向安装在上部结构上的粘滞阻尼器,所述基座上滑动安装有滑板,所述滑板上设有插入基座内的剪切销,所述滑板上滑动安装有限位座,所述粘滞阻尼器远离固定座端与所述限位座连接,所述基座上设有限位槽以及连通设置在限位槽中部下方的限位孔,所述滑板上设有两个位于限位槽之间的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关于限位孔对称设置,所述限位座内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内滑动安装有限位栓,所述限位栓底端抵接在滑板上。该文献使粘滞阻尼器仅在大震下发挥全部减震消能作用,能够更加充分地保障隔震系统在中小震的变形能力。但是该文献结构不对称,易使上部结构发生倾覆失稳,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隔震层在大震作用下会产生过大的位移而破坏,致使上部结构发生倾覆失稳,可靠性不高的问题。
2、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包括上连接机构、上限位挡板、橡胶支座、下连接机构、下限位挡板、水平阻尼器和竖直阻尼器,上连接机构包括上座板,下连接机构包括下座板;上座板通过橡胶支座和竖直阻尼器下连接下座板,上座板外端下面连接上限位挡板,竖直阻尼器位于上限位挡板和橡胶支座之间,下座板外端上面连接下限位挡板,下限位挡板的内侧水平连接水平阻尼器。
3、优选的,所述上座板和下座板的形状均为圆形板,且上座板的直径小于下座板的直径。
4、优选的,所述上限位挡板包括上横板和上竖板,上横板和上竖板的形状均为圆环形;上横板水平设置,上横板的外端竖直连接上竖板的上端,上横板上面连接上座板。
5、优选的,所述上限位挡板还包括多个上加强肋板,多个上加强肋板沿上竖板周向等间距分布;每个上加强肋板的上面连接上横板的下面,上加强肋板的外侧面连接上竖板的内侧面。
6、优选的,所述多个水平阻尼器和多个竖直阻尼器均周向等间距分布。
7、优选的,所述水平阻尼器和竖直阻尼器均为弹簧。
8、优选的,所述下限位挡板包括下横板和下竖板,下横板和下竖板的形状均为圆环形;下横板水平设置,下横板的内端竖直连接下竖板的下端,下横板下面连接上座板。
9、优选的,所述下限位挡板还包括多个下加强肋板,多个下加强肋板沿下竖板周向等间距分布;每个下加强肋板的下面连接下横板的上面,下加强肋板的内侧面连接下竖板的外侧面。
10、优选的,所述上加强肋板和下加强肋板的形状均为三角形。
11、优选的,所述下限位挡板还包括水平阻尼连接板,多个水平阻尼器的内端通过水平阻尼连接板连接,水平阻尼连接板为竖板且水平阻尼连接板的形状为圆环形。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提供的这种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通过水平阻尼器在大震下提供阻尼和较大的水平刚度,吸收地震波以有效限制隔震层的水平位移,同时可以避免上限位挡板和下限位挡板在大震下发生水平硬碰;上限位挡板和下限位挡板在大震下能够限制隔震层的水平位移限值;竖直阻尼器在大震下提供阻尼和较大的竖向刚度,吸收地震波以有效限制隔震层的竖向平位移。该装置在大震下提供阻尼和较大的刚度,能够有效限制隔震层的位移,防止支座由于产生过大位移而破坏,防止上部结构发生倾覆失稳。
14、2、本技术提供的这种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上座板和下座板的形状均为圆形板,上横板和上竖板的形状均为圆环形,下横板和下竖板的形状均为圆环形,结构对称,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15、3、本技术提供的这种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水平阻尼器和竖直阻尼器均为弹簧,在大震下有助隔震层的复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机构(1)、上限位挡板(2)、橡胶支座(3)、下连接机构(4)、下限位挡板(5)、水平阻尼器(6)和竖直阻尼器(7),上连接机构(1)包括上座板(1.1),下连接机构(4)包括下座板(4.1);上座板(1.1)通过橡胶支座(3)和竖直阻尼器(7)下连接下座板(4.1),上座板(1.1)外端下面连接上限位挡板(2),竖直阻尼器(7)位于上限位挡板(2)和橡胶支座(3)之间,下座板(4.1)外端上面连接下限位挡板(5),下限位挡板(5)的内侧水平连接水平阻尼器(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1.1)和下座板(4.1)的形状均为圆形板,且上座板(1.1)的直径小于下座板(4.1)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挡板(2)包括上横板(2.1)和上竖板(2.2),上横板(2.1)和上竖板(2.2)的形状均为圆环形;上横板(2.1)水平设置,上横板(2.1)的外端竖直连接上竖板(2.2)的上端,上横板(2.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挡板(2)还包括多个上加强肋板(2.3),多个上加强肋板(2.3)沿上竖板(2.2)周向等间距分布;每个上加强肋板(2.3)的上面连接上横板(2.1)的下面,上加强肋板(2.3)的外侧面连接上竖板(2.2)的内侧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水平阻尼器(6)和多个竖直阻尼器(7)均周向等间距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阻尼器(6)和竖直阻尼器(7)均为弹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挡板(5)包括下横板(5.1)和下竖板(5.2),下横板(5.1)和下竖板(5.2)的形状均为圆环形;下横板(5.1)水平设置,下横板(5.1)的内端竖直连接下竖板(5.2)的下端,下横板(5.1)下面连接上座板(1.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挡板(5)还包括多个下加强肋板(5.3),多个下加强肋板(5.3)沿下竖板(5.2)周向等间距分布;每个下加强肋板(5.3)的下面连接下横板(5.1)的上面,下加强肋板(5.3)的内侧面连接下竖板(5.2)的外侧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强肋板(2.3)和下加强肋板(5.3)的形状均为三角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挡板(5)还包括水平阻尼连接板(6.1),多个水平阻尼器(6)的内端通过水平阻尼连接板(6.1)连接,水平阻尼连接板(6.1)为竖板且水平阻尼连接板(6.1)的形状为圆环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机构(1)、上限位挡板(2)、橡胶支座(3)、下连接机构(4)、下限位挡板(5)、水平阻尼器(6)和竖直阻尼器(7),上连接机构(1)包括上座板(1.1),下连接机构(4)包括下座板(4.1);上座板(1.1)通过橡胶支座(3)和竖直阻尼器(7)下连接下座板(4.1),上座板(1.1)外端下面连接上限位挡板(2),竖直阻尼器(7)位于上限位挡板(2)和橡胶支座(3)之间,下座板(4.1)外端上面连接下限位挡板(5),下限位挡板(5)的内侧水平连接水平阻尼器(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1.1)和下座板(4.1)的形状均为圆形板,且上座板(1.1)的直径小于下座板(4.1)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挡板(2)包括上横板(2.1)和上竖板(2.2),上横板(2.1)和上竖板(2.2)的形状均为圆环形;上横板(2.1)水平设置,上横板(2.1)的外端竖直连接上竖板(2.2)的上端,上横板(2.1)上面连接上座板(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橡胶隔震支座的限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挡板(2)还包括多个上加强肋板(2.3),多个上加强肋板(2.3)沿上竖板(2.2)周向等间距分布;每个上加强肋板(2.3)的上面连接上横板(2.1)的下面,上加强肋板(2.3)的外侧面连接上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亮,焦靖凯,刘峰,姬丽丽,陈思远,李兴宇,卜海鹏,郑子玉,李朝,买天睿,刘源,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