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道气道压浸补漏设备及油道气道压浸补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81464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4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道气道压浸补漏设备及油道气道压浸补漏方法,包括:供油组件;工作组件,包括压力容器、分配单元以及装载容器,装载容器容置补漏介质;压力容器内设置皮囊层以将内腔分隔为用于容置补漏介质的第一腔体和用于导入液压油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在供油组件输入的液压油的作用下经皮囊层输出压力将第一腔体内的补漏介质压浸目标工件内;第一腔体连接至装载容器,分配单元分别经管路连接目标工件、装载容器以及第一腔体,装载容器用于向分配单元输出液压油;复位组件,用于由气源引入压缩空气经分配单元至第一腔体进而将第一腔体内的补漏介质输送至装载容器,过滤单元用于过滤压缩空气的水分,调压单元用于调节复位组件输出的气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堵漏设备,特别地,涉及一种油道气道压浸补漏设备。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油道气道压浸补漏设备的油道气道压浸补漏方法。


技术介绍

1、某型号航空发动机机匣类零件主要以铸造成形,其内部流道存在裂纹缺口等缺陷,目前采用压力浸渗补漏的方式可消除流道内缺陷。补漏简要工艺流程是,先将专用丙烯酸酯补漏溶液介质(简称补漏介质)以最大15mpa压力压入流道,补漏介质压浸入缺陷的毛细口内,然后将流道内多余补漏介质冲洗干净,最后进入90℃热水浸没,使补漏介质固化完成补漏。

2、由于补漏介质在温度高于21℃和缺氧环境均会开始固化,直接采用传统的手压泵,将补漏介质直接压入待压渗的零件的方式,补漏介质将会快速固化,将压渗设备中手压泵完全封堵,进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上述手压泵的损坏率较高,需频繁更换手压泵,影响航空发动机的生产效率,更导致现有压渗设备维护使用成本过高。为解决上述问题,参考图1,专利号:201611189558.4的技术方案中公开了一种油道气道堵漏用压渗设备、压渗系统及压渗方法,采用皮囊层将缸体分割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容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道气道压浸补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道气道压浸补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容器(100)设置有连通至所述第一腔体的安全接口,所述安全接口用于连接安全阀(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道气道压浸补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流向指示器(402),设置于所述调压单元(403)和所述分配单元(200)之间,用于判断皮囊层(103)的复位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道气道压浸补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容器(300)布设于所述分配单元(200)的上方进而使所述装载容器(300)内的补漏介质基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道气道压浸补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道气道压浸补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容器(100)设置有连通至所述第一腔体的安全接口,所述安全接口用于连接安全阀(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道气道压浸补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流向指示器(402),设置于所述调压单元(403)和所述分配单元(200)之间,用于判断皮囊层(103)的复位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道气道压浸补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容器(300)布设于所述分配单元(200)的上方进而使所述装载容器(300)内的补漏介质基于重力作用输出至分配单元(20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油道气道压浸补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容器(100)设置有连通至所述第二腔体的进液口、连通至所述第一腔体的出液口以及连通至所述第一腔体的排液口,所述供油组件经管路连接至所述进液口,所述供油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液口之间管路上设置第一开关阀k1,所述排液口经管路连接至所述装载容器(300),所述排液口与所述装载容器(300)之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k2,所述装载容器(300)与所述分配单元(200)之间管路设置第三开关阀k3,所述出液口经管路连接至所述分配单元(200),所述分配单元(200)与所述目标工件(600)之间的管路设置第四开关阀k4,所述分配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捷赵佳伟朱湘郑永清刘建谋肖子军覃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