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开利公司专利>正文

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具有其的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81284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4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多个微通道扁管,其从上往下依次连接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多个换热翅片,其相互间隔开预定的距离并且形成有用于穿设多个微通道扁管的管孔,多个换热翅片设置有用于增加换热面积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位于微通道扁管的上方,并且多个换热翅片的同一侧均设置有沿着竖直方向布置的排水槽,多个换热翅片中的至少一个换热翅片在最底部的微通道扁管的下方的部分设置有用于将在该至少一个换热翅片的表面凝结的水滴引导至排水槽的导向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设置有该微通道换热器的热泵系统。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能够有效防止冷凝水在换热翅片的底部积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还涉及一种设置有该微通道换热器的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1、微通道换热器(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mche)是一种通道当量直径在10-1000μm的换热器,此种换热器的扁管内有数十条细微流道。在扁管的两端分别与圆柱形的集流管相联,所述集流管内设置隔板,从而将微通道换热器的流道分隔成数个流程。

2、如图1和图2所示,微通道换热器10通常包括入口集流管11、出口集流管12、连接到这些集流管并与这些集流管连通的多个扁管13以及多个换热翅片14。每个扁管13都具有微通道或小的路径以供制冷剂(气体、液体或气液两相态流体)通过。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10的运行期间,制冷剂首先通过所述入口集流管11的入口进入所述入口集流管11,随后流经扁管13。当制冷剂在扁管内流动时,制冷剂与扁管13外部的流体(例如,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经与外部流体进行热交换之后,制冷剂离开所述扁管13并且进入所述出口集流管12,随后通过所述出口集流管12的出口离开所述出口集流管12。为了增加换热面积,通常在所述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换热翅片的每个换热翅片在最底部的微通道扁管的下方的部分设置有导向结构,并且所述导向结构两侧具有光滑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为最底部的微通道扁管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换热翅片的在最底部的微通道扁管下方的部分的面积朝向所述排水槽的一侧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的底部具有弯曲的、曲线形的、直线或非直线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换热翅片的每个换热翅片在最底部的微通道扁管的下方的部分设置有导向结构,并且所述导向结构两侧具有光滑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为最底部的微通道扁管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换热翅片的在最底部的微通道扁管下方的部分的面积朝向所述排水槽的一侧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的底部具有弯曲的、曲线形的、直线或非直线形的轮廓。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超邵正盛芮银波
申请(专利权)人:开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