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下潜器外壳,具体为一种可抗压的海下潜器外壳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深海资源的勘测和军事斗争的实际需要,对水下潜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下潜器的承载结构壳体起到设备搭载、减阻导流和起吊承载的作用,并且需要足够大的刚性承受深海水压。
2、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1848916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轻量化水下潜器复合材料夹层承载结构壳体;其中,轻量化水下潜器复合材料夹层承载结构壳体,包括:依次铺设的第一蒙皮和抗压浮力层,以及第二蒙皮,所述第一蒙皮包括第一表面耐老化层和第一表面短纤维层,以及第一表面结构层;所述抗压浮力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设有槽道,且沿所述抗压浮力层的厚度方向上设有槽孔,所述槽道内所述槽孔填充有黏结树脂。该轻量化水下潜器复合材料夹层承载结构壳体重量轻、整体结构承载性能好;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工艺整体、一次成型,保证了各层间材料粘接的可靠性和厚度均与一致性。
3、由于在深海中,下潜器外壳需要承受较高水压,现有的下潜器外壳结构,在整体强度仅由外壳材料提供,由于外壳厚度直接影响下潜器自重,较厚的外壳会导致下潜器浮力不足,而较薄的外壳又无法承受较高的水压,影响下潜器的下潜深度,并且由于水下能见度较低,下潜器外壳可能会与水下礁石等物体发生碰撞,导致外壳变形,影响外壳整体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抗压的海下潜器外壳结构,具备抗压能力强,并且能够在与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抗压的海下潜器外壳结构,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液压弹簧,且液压弹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护环,所述防护环的前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环,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外壳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承接杆,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承接架;所述连接杆能够使外壳与防护壳之间构成固定连接。
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壳整体呈柱形结构,且防护壳的前后两端为球面结构,所述防护壳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开孔结构,且防护壳的顶端设置有柱形开孔结构;所述防护壳能够对内部外壳起到保护作用。
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压弹簧三根为一组以防护壳的中心为基准呈环形安装于防护壳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所述防护环与每根液压弹簧的末端都固定连接;所述液压弹簧能使防护环与外壳之间构成活动连接。
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环与液压弹簧前后等距安装于防护壳的外侧,所述连接板以防护环的中心为基准呈“十”字形固定安装于防护壳最前端防护环的前侧与最末端的防护环的后侧;所述护环能够避免防护壳直接与礁石等物体发生碰撞。
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的两端距离大于防护壳前后两端球面结构两端的距离,所述连接杆以外壳的中心为基准呈环形安装于外壳的外侧,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外壳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且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防护壳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能够避免防护壳的前后两端直接与礁石等物体发生碰撞。
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为倾斜结构,所述支撑杆以承接杆的中心为基准左右镜像对称安装于承接杆的左右两侧,所述承接杆、连接杆等距安装于外壳的外侧,所述液压弹簧与承接杆的安装位置前后错开;所述支撑杆与承接杆能够使外壳的上方与下方都与防护壳之间构成固定连接。
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接架为多个环形结构连接组成,所述承接架的每个环形结构的外侧以承接架的中心为基准呈环形分布有凸起结构,所述承接架的凸起结构末端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架能够增加外壳的刚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抗压的海下潜器外壳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技术通过防护环的设置,由于防护环通过液压弹簧与防护壳之间构成固定连接,并且连接环通过连接板固定安装于防护壳最前端防护环的前侧与最末端的防护环的后侧,在发生撞击时,防护环与连接环将最先与被撞物体接触,通过液压弹簧吸收部分撞击力,以减小撞击对防护壳所产生的影响,由于防护壳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开孔结构,在入水后,水将通过防护壳的前后两端进入防护壳与外壳之间的空间,气体将从防护壳顶端的开孔结构排出,由于防护壳内部充满液体,防护壳内部的液体将会在发生撞击时于防护壳的内部对防护壳起到支撑作用,以限制防护壳的形变程度。
13、2、本技术通过防护壳的设置,防护壳与外壳都为柱形结构,且防护壳与外壳的前后两端都为球面结构,能够使水压分布更加均匀,外壳通过连接杆与防护壳之间构成固定连接,连接杆增加了外壳与防护壳之间的连接点,在入水后防护壳所收到的水压将会通过连接杆传递至防护壳,并且承接架将会于外壳的内部对外壳起到支撑作用,以便于外壳抵抗水压,这种方式,能够通过防护壳、承接架分担部分外壳所受到的水压,以提升外壳的抗压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抗压的海下潜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抗压的海下潜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抗压的海下潜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抗压的海下潜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抗压的海下潜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抗压的海下潜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抗压的海下潜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抗压的海下潜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抗压的海下潜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抗压的海下潜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抗压的海下...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