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昕仪专利>正文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联合包衣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9154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1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联合包衣的种子处理方法及其相关组合物和包衣种子。该方法包括准备包含2%至5%海藻酸钠溶液、吲哚乙酸(IAA)和解磷芽孢杆菌的包衣组合物,其中吲哚乙酸的添加量为0.1至0.5毫克每克种子,解磷芽孢杆菌的密度为1×10<supgt;6</supgt;至1×10<supgt;8</supgt; CFU每克种子。通过使用聚乳酸(PLA)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材料制备微胶囊,将吲哚乙酸和解磷芽孢杆菌封装在微胶囊中,微胶囊粒径控制在10至60微米之间。随后,将微胶囊均匀分散于海藻酸钠溶液中,并采用旋涂或喷涂技术将上述组合物均匀包覆在种子表面。在20°C至30°C温度和30%至50%湿度条件下对包衣种子进行干燥处理,最后进行田间试验,观察种子的萌发率、生长速度和抗逆性。该技术通过优化种子萌发和早期生长环境,显著提升了作物的生产力和环境适应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显著的农业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物工程,涉及一种用于植物种子处理的先进包衣技术。该技术采用海藻酸钠作为高生物相容性的天然聚合物载体,结合吲哚乙酸(iaa)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解磷芽孢杆菌作为益生菌。在包衣过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微生物的质量比固定为1:5,同时海藻酸钠的添加量为种子质量的10%。此种包衣技术旨在提升种子的萌发率和植株的早期生长性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并促进根系的健康发展。本专利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海藻酸钠、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微生物的比例,实现了对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环境的优化,从而有效提高了作物生产力及环境适应性。


技术介绍

1、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种子包衣技术作为一种提升种子质量和改善作物生长条件的关键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的栽培中。种子包衣的主要目的是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以增强种子的抗病能力、改善其抗逆性,并促进营养物质的有效利用。传统的种子包衣技术多侧重于使用化学物质来实现这些效果,但这种方法往往带来环境污染和作物本身安全性的问题。

2、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和天然活性成分的种子包衣技术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联合包衣的种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为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吲哚乙酸的添加量为0.25毫克每克种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磷芽孢杆菌的密度为5×107 CFU每克种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材料选自聚乳酸(PL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材料选自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

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联合包衣的种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为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吲哚乙酸的添加量为0.25毫克每克种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磷芽孢杆菌的密度为5×107 cfu每克种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材料选自聚乳酸(pl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材料选自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

7.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联合包衣的种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表面均匀包覆有包含2%至5%海藻酸钠、吲哚乙酸和解磷芽孢杆菌的包衣组合物,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昕仪卢宏杰万志文王予祺杨翱查荣宇于知冉高卜元金飘雨范皓玮黄宇东李丹龚粱堃
申请(专利权)人:季昕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