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模温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7842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1 00:43
本技术涉及模温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模温机,包括模温机本体,所述模温机本体的下侧设置有基座,基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模温机本体位于凹槽的内部,基座的内部开设有空腔,基座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当工作人员需要移动该装置时,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蜗杆的旋转,最终实现四个万向轮同步下移使得基座不再和地面接触,解决了现有的一些模温机搬运效率较低,操作不便的问题,该装置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实现四个万向轮同步下移,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控制四个液压伸缩杆来分别驱动四个轮子下移大大提高了万向轮的下移效率,从而便于后续对模温机本体的移动效率,操作简单,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温机,具体为一种注塑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模温机


技术介绍

1、模温机又叫模具温度控制机,模温机一般分水温机、油温机,控温精度可以达到±0.1℃;模温机广泛应用于塑胶成型、压铸、橡胶轮胎、辊筒、化工反应釜、粘合、密炼等各行各业;模温机由水箱、加热冷却系统、动力传输系统、液位控制系统以及温度传感器、注入口等器件组成。

2、如公开号为cn214982977u的注塑模具生产用模温机,包括模温机本体,模温机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模温机座,模温机座底面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内嵌轮槽,每个内嵌轮槽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液压升降杆,每个液压升降杆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器。

3、虽然上述现有装置利用液压升降杆配合缓冲器带动万向轮下移至地面把模温机座和防滑垫脚托离地面,方便了模温机本体的搬运转移,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该现有技术在对装置进行搬运时,由于该装置的四个万向轮为四个液压升降杆分别操控,因此会导致在使得四个万向轮滑出时效率较低,不便于后续对装置的搬运,生产成本也相对较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注塑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模温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模温机,包括模温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温机本体(1)的下侧设置有基座(2),基座(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模温机本体(1)位于凹槽(3)的内部,基座(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1),基座(2)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转动贯穿进空腔(11)的内部,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5),第一蜗杆(5)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一蜗轮(6),两个第一蜗轮(6)的内部均套设有转轴(7),转轴(7)的外表面设置有驱动组件,基座(2)的下表面开设有收纳槽(12),收纳槽(12)的内部设置有万向轮(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模温机,包括模温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温机本体(1)的下侧设置有基座(2),基座(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模温机本体(1)位于凹槽(3)的内部,基座(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1),基座(2)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转动贯穿进空腔(11)的内部,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5),第一蜗杆(5)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一蜗轮(6),两个第一蜗轮(6)的内部均套设有转轴(7),转轴(7)的外表面设置有驱动组件,基座(2)的下表面开设有收纳槽(12),收纳槽(12)的内部设置有万向轮(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杆(5)远离第一电机(4)的一端和空腔(11)的内壁转动连接,收纳槽(12)和空腔(1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齿轮(8),两个齿轮(8)分别套设在转轴(7)的两端外表面,齿轮(8)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齿板(9),齿板(9)的下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邦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