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满足多种运动场景的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7863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1 00:40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满足多种运动场景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中底和复合在中底下表面的大底,所述大底的内侧于前掌部处设有第一防滑部,所述大底的外侧于前掌部处设有第二防滑部,所述大底的内侧于后跟部处设有第三防滑部,所述大底的外侧于后跟部处设有第四防滑部,所述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第三防滑部和第四防滑部上均等间距地设有多个防滑条,每个防滑条均由多个菱形柱连接而成,所述第一防滑部和第四防滑部的多个菱形柱上设置有盲孔,所述第二防滑部和第三防滑部的多个菱形柱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且设有防滑凸起的菱形柱厚度小于未设有防滑凸起的菱形柱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底,尤其涉及一种可满足多种运动场景的鞋底


技术介绍

1、目前,鞋类的防滑设计,多是于鞋底布设多数防滑纹路或凸块、柱体,或于鞋底增设防滑组件,例如,机械式防滑件或与鞋底组成材质不同的防滑块,可以通过防滑纹路、凸块、柱体或防滑组件与地面接触而产生适当防滑效果。虽然上述这些设计确可以产生适当的防滑效果,然而,由于目前鞋类的防滑纹路或凸块、柱体多仅设置于对应足尖或足跟的鞋底侧,并且,为维持排水顺畅,避免行走时由于地面上的水无法及时排出鞋底,而形成踩踏于水面上的瞬间无摩擦现象,造成穿鞋者容易摔倒或滑倒,防滑纹路或凸块、柱体间必须有排水流道的设计,因此,整体防滑纹路或凸块、柱体所形成的防滑面并不大,防滑效果仍然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满足多种运动场景的鞋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满足多种运动场景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对应脚掌前部的位置为前掌部,对应足弓的位置为足弓部,对应脚后跟的位置为后跟部,靠近大拇指的一侧为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满足多种运动场景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对应脚掌前部的位置为前掌部,对应足弓的位置为足弓部,对应脚后跟的位置为后跟部,靠近大拇指的一侧为内侧,靠近小拇指的一侧为内侧,所述鞋底本体包括中底和复合在中底下表面的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的内侧于前掌部处设有第一防滑部,所述大底的外侧于前掌部处设有第二防滑部,所述大底的内侧于后跟部处设有第三防滑部,所述大底的外侧于后跟部处设有第四防滑部,所述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第三防滑部和第四防滑部上均等间距地设有多个防滑条,每个防滑条均由多个菱形柱连接而成,所述第一防滑部和第四防滑部的多个菱形柱上设置有盲孔,所述第二防滑部和第三防滑部的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满足多种运动场景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对应脚掌前部的位置为前掌部,对应足弓的位置为足弓部,对应脚后跟的位置为后跟部,靠近大拇指的一侧为内侧,靠近小拇指的一侧为内侧,所述鞋底本体包括中底和复合在中底下表面的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的内侧于前掌部处设有第一防滑部,所述大底的外侧于前掌部处设有第二防滑部,所述大底的内侧于后跟部处设有第三防滑部,所述大底的外侧于后跟部处设有第四防滑部,所述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第三防滑部和第四防滑部上均等间距地设有多个防滑条,每个防滑条均由多个菱形柱连接而成,所述第一防滑部和第四防滑部的多个菱形柱上设置有盲孔,所述第二防滑部和第三防滑部的多个菱形柱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且设有防滑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琴陈青泉何奕良
申请(专利权)人:特步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