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装置及两轮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7704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1 00:34
本技术涉及两轮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和一种两轮车。支撑装置安装在两轮车的中部位置,包括安装板、支撑架、驱动件以及辅助脚轮。本装置中,支撑架铰接在安装板上,通过驱动件的驱动,支撑架能够实现摆动升降;支撑架升起与地面分离,不会对两轮车正常行驶造成影响;支撑架下降与地面相抵,对两轮车实现支撑功能。在实现支撑功能时,连动杆与安装板相抵,安装板承受支撑架的反作用力,阻断力传递,反作用力无法传递至驱动件,从而对驱动件进行保护,延长驱动件的使用寿命;并且,连动杆、安装板相抵限位,提高支撑稳定性。本技术通过上述改进,能够提高支撑稳定性之余,能够延长驱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两轮车,具体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和一种两轮车。


技术介绍

1、常见的两轮车(电动车或摩托车)的撑脚装置一般有临时暂停用的拉簧斜撑脚和驻车用的大撑脚。常见的驻车用的大支撑脚在使用时,需要人力抓住车尾将车后轮抬起,然后踩下大支撑脚以实现停车支撑。然而,在电动车或摩托车自重较重或车辆载重较大的情况下,采用该种大支撑脚支撑起车辆比较费力,特别是对于力量弱的女士等人群更为困难。

2、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始在电动车或摩托车上采用电机驱动的自动双撑脚装置,脚撑装置上设置有与地面相抵的辅助滑轮,在脚撑装置工作时候,双撑脚装置与地面形成支撑,并在辅助滑轮的作用下,两轮车能够进行短路程的行驶。

3、但是,在撑脚装置工作时候,撑脚装置的反作用会传递至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内传动部件受力容易受损,降低驱动单元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及两轮车,通过合理的结构分布与设置,在本装置工作实现支撑时候,整体受力效果更好,支撑效果更加稳定。

>2、本技术提供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0)上设置有限位面(101),所述连动杆(40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杆(400)、支撑架(200)之间设有夹角,当所述连动杆(400)与安装板(100)相抵,所述支撑架(200)与安装板(100)相对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0)的端面上设有开口(102),所述开口(102)靠近驱动件(300)设置,所述驱动件(300)的驱动端能够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0)上设置有限位面(101),所述连动杆(40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杆(400)、支撑架(200)之间设有夹角,当所述连动杆(400)与安装板(100)相抵,所述支撑架(200)与安装板(100)相对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0)的端面上设有开口(102),所述开口(102)靠近驱动件(300)设置,所述驱动件(300)的驱动端能够嵌入或远离开口(102)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02)上设有限位壁(103),所述驱动件(30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杆(400)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激初林杰煌何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洛梵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