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生态保护,尤其涉及一种面向水风光一体化流域的鱼类栖息生境营造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1、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的开发建设,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模式与实施路径。随着水风光一体化新发展格局的演变以及常规水电站生态要素同步性能提升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面临着新的鱼类保护相关问题,导致了多能互补新格局与原有常规水电设施中的鱼类栖息地设计存在“不匹配”之处。
2、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面临着新的鱼类保护相关问题,导致了多能互补新格局与原有常规水电设施中的鱼类栖息地设计存在“不匹配”之处。为了降低这种“不匹配”的影响,一些研究人员以塑造鱼类栖息生境为目标,在拟建诱鱼位置或深潭浅谭区进行诱鱼结构和鱼类栖息结构的布置和建造,具体包括下沉的粗细枝条、废弃的灌木桩或其他类型的结构。然而,这些结构经常会恶化,或者最终由于水流或水的移动而从原来的位置移动。且在已有理论研究中,不少研究学者对现有的新发展格局下“不匹配”的水位或水力波动对鱼类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例如曹俊发现下游水位的不同波动情况会造成亲鱼产卵活动中止或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水风光一体化流域的鱼类栖息生境营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间隔设置的多层栖息箱组件(5),上下相邻两层栖息箱组件(5)之间通过多根弹性绳(5082)连接,最上一层栖息箱组件(5)的顶部通过多根上部拉线(5091)连接有浮球体(509);最下一层栖息箱组件(5)的底部通过多根下部拉线(50101)连接有配重块(50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水风光一体化流域的鱼类栖息生境营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栖息箱组件(5)由多个平行排列布置的主鱼箱(51)进行连接而成;在主鱼箱(51)的顶面两端、以及底面两端均设置有吊环(5062);每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水风光一体化流域的鱼类栖息生境营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间隔设置的多层栖息箱组件(5),上下相邻两层栖息箱组件(5)之间通过多根弹性绳(5082)连接,最上一层栖息箱组件(5)的顶部通过多根上部拉线(5091)连接有浮球体(509);最下一层栖息箱组件(5)的底部通过多根下部拉线(50101)连接有配重块(50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水风光一体化流域的鱼类栖息生境营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栖息箱组件(5)由多个平行排列布置的主鱼箱(51)进行连接而成;在主鱼箱(51)的顶面两端、以及底面两端均设置有吊环(5062);每层栖息箱组件(5)上相邻两个主鱼箱(51)之间连接有固定杆(508),且固定杆(508)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主鱼箱(51)的吊环(5062)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水风光一体化流域的鱼类栖息生境营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绳(508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下对应的主鱼箱(51)的吊环(5062)上;所述上部拉线(5091)的下端连接在最上一层栖息箱组件(5)顶面的吊环(5062)上;所述下部拉线(50101)的上端连接在最下一层栖息箱组件(5)底面的吊环(5062)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水风光一体化流域的鱼类栖息生境营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鱼箱(51)的前端面、后端面分别设置为圆弧面,并在前端面、后端面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孔(50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水风光一体化流域的鱼类栖息生境营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鱼箱(51)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侧壁箱(501);侧壁箱(501)呈波纹形状;在侧壁箱(501)的竖直壁面上开设有进鱼口(5011);在侧壁箱(501)的顶壁和底壁上分别开设有透水透光口(50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猛,赵再兴,常理,夏豪,王猛,殷国栋,李延孟,黄国庆,金志军,周家飞,张庆,马卫忠,陶宇,张雪驰,顾洪宾,尹华政,陆波,宋儒霖,章国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